十、日耳曼地區的陸上和海岸的蠻族入寇(365—371 A.D.)(第2/3頁)

就在阿勒曼尼人新近遭到變故顯得卑躬屈節時,上日耳曼地區的主要城市莫甘提阿庫姆,也可稱為門茲,遭到奇襲,使高傲的瓦倫提尼安大失顏面。倫多是位勇敢而有心機的酋長,經過長時間的規劃,在最不會讓人起疑的基督教節慶,突然渡過萊茵河,闖進沒有防備的城市,擄走一大群俘虜。瓦倫提尼安決心要對整個部族實施嚴厲的報復,命令塞巴斯蒂安伯爵率領意大利和伊利裏亞的部隊,從雷提亞方面入侵蠻族國度。皇帝自己在其子格拉提安的陪伴下,率領無敵大軍渡過萊茵河(368 A.D.),兩翼由約維努斯和塞維魯負責掩護,這兩位是西方的騎兵和步兵主將。阿勒曼尼人沒有能力保護自己的村莊不遭蹂躪,就把營地安置在高峻而難以進入的山區,就是現代威爾登堡大公國的位置,很勇敢地期望羅馬人向此地進軍。

瓦倫提尼安有強烈的好奇心,堅持要偵察隱秘而且沒有敵軍戒備的小徑,結果差點喪失生命。有一隊蠻族突然從埋伏的地點沖出來,皇帝非常機智地操縱坐騎從險峻的斜坡上滑下來,持甲者被拋棄在後面,頭盔上鑲嵌著的光彩耀目的名貴寶石也遺失了。羅馬軍隊在一聲號令之下,從三方面對包圍的索利西尼烏姆山發起攻擊,每向前攀登一步就能增加成功的激情,減低敵人的抵抗。等到同心協力的軍隊占領山頂,毫不留情將敵軍趕下北面的斜坡,塞巴斯蒂安伯爵的部隊部署在那裏,正好攔截蠻族的退路。瓦倫提尼安獲大捷後,返回特裏夫進入冬營,展開排場華麗的凱旋盛會,與民同樂。[251]但明智的君王並沒有因為征服日耳曼人而得意忘形,他把注意力放在高盧邊境的防禦上,要專注於這邊的工作來對付敵人。因北方的部族帶來源源不絕的志願軍,這些勇敢的人員可補充對方的實力。在萊茵河的河岸上,從萊茵河的源頭一直到大海,一路緊密構建了許多堅固的堡壘和適用的木塔。由於一位聰明的皇子精通各種機具,特別引進最新的工程和武器,征召無數羅馬和蠻族青年,加以嚴格的訓練,以熟悉各種作戰的要求和技巧。工程施工時,有時受到議會代表的反對和引起蠻族的襲擊,但瓦倫提尼安在而後當政的九年中,確保了高盧的安寧和平靜。

行事審慎的皇帝非常勤奮地實踐了戴克裏先明智的規範,處心積慮要在日耳曼各部族之間煽動不和,造成離心離德和相互殘殺的局面。大約在公元4世紀中葉時,在易北河兩岸地區,還要算上盧薩斯和圖林吉亞,這一大片所屬不明的國度全被勃艮第人據有。這個黷武好戰而且人多勢眾的民族是汪達爾人的一支,名不見經傳,卻逐漸茁長壯大成為強勢的王國,最後安定下來成為繁榮富裕的行省。勃艮第人古老風俗習慣中最獨特的地方,是民事和教會的制度迥然相異。亨德諾斯被用來稱呼國王和將領,西尼斯圖斯的頭銜則被授予高級教士。教士的身份很神聖,地位可以永遠保持。但是世俗統治的任期非常不穩定,要是一場戰爭中,國王的勇氣和指揮受到控訴,很快就會被趕下台來。臣民要是具有私心,有時連因土地的不夠肥沃和天時的不正而歉收,都要由他負責,其實照說這些應該歸於宗教的部門比較適合。[252]有些鹽礦的主權歸屬未定,[253]在阿勒曼尼人和勃艮第人之間引起不斷的爭議。後者在秘密的唆使和慷慨的收買之下,很容易受到皇帝的勾引,同時他們的血統帶有傳說的性質,說是淵源於羅馬的士兵,就是很早以前德魯蘇[254]留在碉堡的防守部隊,使得相互之間產生信任的關系,更能促進彼此的利益。

勃艮第人有支8萬人的大軍很快出現在萊茵河岸(371 A.D.),迫切要求瓦倫提尼安提供先前答應的供應和賞金,倒是對於羅馬人的借口和推托沒有產生怨恨之心,終於在達不成期望的結果後,被迫撤離。高盧邊境的武備和工事,在蠻族沖動時可以產生阻止作用。勃艮第人和阿勒曼尼人相互屠殺俘虜,所產生的世代深仇使雙方都吃盡苦頭。一位賢明的君主之所以多心善變,可解釋為受到環境的影響,在瓦倫提尼安的最初的規劃中,或許只是要對蠻族施加威脅而不是絕滅。由於日耳曼民族之間都想將對方斬草除根,保持實力的平衡有利於相互殘殺。馬克裏阿努斯是個有羅馬名字的阿勒曼尼君王,能運用士兵和政客的技巧,引起羅馬人的仇視和尊敬。皇帝親自率領一支應變靈活的輕裝部隊渡過萊茵河,行軍50英裏深入敵境。部隊缺乏耐心以致功敗垂成,否則必然可捉住要追捕的目標。後來馬克裏阿努斯與皇帝協商,獲得羅馬人給予的殊榮,所接受的恩惠使他到死都與帝國保持良好的友誼關系。[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