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淵源於猶太教的頑固宗教狂熱

前面已提及古代世界的宗教和諧,彼此相異甚或敵對的民族,可以接受相互之間的信仰方式,至少也會表示尊重。只有一個民族拒絕與全人類交往,那就是猶太人。許多世代以來,猶太人在亞述和波斯王朝的統治下呻吟,被視為最下賤的奴隸。從亞歷山大繼承人的陰影中走出來後,他們在東方以驚人的速度繁殖,接著向西方發展,很快引起其他民族的好奇和驚愕。他們維持特殊的儀式和懷揣著對其他民族敵視的態度,非常固執地表現出一個奇異群體的形象,有時甚至不惜公開承認,毫不掩飾地對非我種族的人類抱著難以調解的憎惡。無論是安條克的暴力、希律王的計謀,還是鄰近各民族所做的榜樣,都無法說服猶太人將希臘的神話和摩西的教義結合起來。[263]

羅馬人根據宗教寬容的原則,對所厭惡的迷信還是給予保護,胸懷寬闊的奧古斯都不惜紆尊降貴,下令在耶路撒冷的神殿為國運昌隆獻祭。[264]須知亞伯拉罕最低賤的後代,是所有人憎惡的對象,他們本應向朱庇特神殿禮拜;征服者的溫和態度,不足以壓制臣民帶有妒意的偏見,看到異教徒的標記傳入羅馬行省,不免感到十分驚恐和憤怒。卡利古拉要將自己的雕像供入耶路撒冷神廟,遭到這個民族的反對,他們對偶像崇拜瀆神行為的恐懼更甚死亡,卡利古拉因而沒有達成目的。[265]猶太人對摩西律法堅信不移的程度,不亞於對外來宗教的憎惡。宗教狂熱和虔誠的涓涓細流,如被逼入一條狹窄的通道,也會猛力奔湧而出,有時甚至可以激起一股翻騰巨浪。

對古代世界來說,這種毫不通融的頑固態度,是如此可厭甚或可笑,由於上帝有意揭示特選子民的神秘歷史,而具有了更可怕的性質。但生活在第二神廟管轄下的猶太人,對摩西宗教表現出全心全意的信奉,與他們先祖決不輕信的態度相比,令人感到吃驚。當耶和華在西奈山的雷鳴閃電中傳授律法的時候,當海潮的升降和行星的運行為方便以色列人而暫停的時候,當信奉或拒絕主而受到塵世的獎賞或懲罰的時候,猶太人卻始終對親眼可見的“神王”的權威進行反抗。耶和華的聖所供奉各民族的偶像,在模仿阿拉伯人的帳篷裏和腓尼基人的城市[266]中進行的各種荒誕儀式,等到上天對這個不知感恩的民族撤回保護,他們的信仰才獲得加強和凈化。那些與摩西和約書亞同時代的人,目睹無比驚人的神跡卻毫不在意,等受到各種災難的壓力,才對這些奇跡深信不疑,終使得後代的猶太人免於沾染偶像崇拜的習氣。從此,這個民族違反一般人類思想的準則,對親身經歷的實際見證視若無睹,完全屈從遠古時代祖先的傳統。[267]

(一)猶太教的特性和主要內涵

猶太教適合保守的自我防衛,從來無意於征服世界,有史以來新入教者的人數,可能從未超過叛教者。神的應許最初僅給予單一家族,那特殊的割禮儀式只限在單一家族中進行。當亞伯拉罕的後代繁衍得多如海中砂粒時,親口把律法和儀式的體系傳授給他們的神祇,宣稱自己才是以色列全民族的神,以一種特有的關懷和愛護,把受他厚愛的人和其余的人類分離開來。對迦南土地的征服,伴隨許多奇妙的情況和血腥的殺戮,使獲得勝利的猶太人和所有鄰人處於無法和解的敵對狀態。猶太人奉命鏟除偶像崇拜最甚的部落,為了貫徹神意,不因人性的軟弱而遲疑不為。他們禁止與外族通婚或結盟,不得接納外族參加禮拜儀式。有的禁令永久有效,有的則要延續到第三代、第七代,甚至第十代。在摩西律法的條文之中,從來沒有律定對非猶太人宣講摩西教義的義務,猶太人也無意自願承擔起這一責任。

這個不友好的民族在面對接納新市民的問題上,不是基於羅馬人公正的寬大政策,而是出於希臘人自私的虛榮心理。亞伯拉罕的後代感到沾沾自喜,因為只有他們才是與神簽訂契約的繼承人,他們擔心世上的異族輕易分享他們的遺產,降低其所具有的價值。在與其余種族增加接觸、擴大知識範圍後,也未能糾正他們與生俱來的偏見。以色列的神如果獲得一個新信徒,就應感謝多神教的開闊天性,而不是傳教士的積極行動。摩西的宗教似乎僅為一個特定區域和一個獨特民族而創立。如果嚴格按照律法的規定,每個子民必須一年三次親自前往聖殿朝拜主耶和華,根本不可能離開狹窄的應許之地向外發展,這一障礙由於耶路撒冷神殿被毀滅而消除,但是猶太教的絕大部分內容也隨之絕滅。異教徒長久以來對空無一物的聖所感到驚異,更無法理解一個沒有神廟和祭壇、沒有祭司和犧牲的宗教,能以什麽作為崇拜的對象,又用什麽作為奉獻的工具。可是即使在猶太人處境十分淒慘時,他們仍然念念不忘獨自享有高傲的特權,非但不尋求外來奧援,還盡量避免與外族人交往。他們具有不可動搖的毅力,盡力執行律法的要求,譬如在特殊節日,只食用特殊規定的肉類,還有無關緊要但卻十分煩瑣的生活細節,這些都引起了其他民族的厭惡和反感。同時,猶太人堅決反對其他民族不同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僅僅就痛苦而危險的割禮一項,就足以將一個志願皈依者拒於猶太教會堂大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