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透明(第2/10頁)

【注釋】

主吏掾:秦朝縣令的屬吏,漢朝改為功曹,主管衙署內所有吏員,有考核、裁汰之大權,故有主吏之稱。掾,原為佐助之意,後為副官或官署屬員的通稱。蕭何曾任秦沛縣(今徐州沛縣)主吏掾,能經常接觸各種不同的業績數據,每種數據幹什麽用的,各種數據背後是什麽情況,他都一清二楚。

當蕭何把它們獻給劉邦時,一瞬間,整個天下都變得透明。

無論是南海郡的柘漿種植面積、成都的蜀錦產量,還是瑯玡郡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壯丁總數,翻閱一下,一目了然。想知道整個河東地區的牲畜總數?想看看關中有多少鐵匠作坊?翻閱一下,探囊取物。

劉邦手持竹卷,足不出漢中,便可以閱盡天下虛實。

如《裏耶秦簡》編號K17,一家人的姓名、排行、關系非常清晰。

對於一位志在天下的王者,這實在太重要了。

知道了壯丁數量,可以算出能動員的士兵和民夫;了解了牲畜多寡,可以合理分配運力;查閱了作物產量,便對糧草的征發心中有數;掌握了地形圖冊,也就明確了對該地區的用兵方略。哪個郡有鐵礦,可以冶煉軍器;哪個縣有草藥,可以平伏疫病;哪個鄉可以提供獸筋膏脂,多長時間送到哪裏,道路狀況如何……種種信息,都隱藏在這一片片簡牘之中。

要知道,戰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勤表現。後勤最重視的並非武勇,而是精準統籌。精準統籌的前提,則是翔實豐富的數據。可以這麽說,在戰略層面的對局中,拼的不再是韜略,而是資源利用率。誰的數據掌握更精準、誰的物資調配更有效率,誰就是最後的勝利者,即所謂“大勢”。

蕭何從鹹陽運走的簡牘档案,正是戰略對決中必不可少的。

劉邦偶爾犯渾,但大事上絕不糊塗。他立刻領悟到這些簡牘蘊藏的威力,心下大定。《漢書》記載,他聽完蕭何的勸說後,就回了一個字:“善。”幾百年後,劉備聽完諸葛亮的《隆中對》,也只回了同樣一個字,他的內心,未必不是在效仿高祖。

劉邦不再執著於跟項羽爭霸,收拾行李高高興興出發了。抵達漢中之後,他拜蕭何為丞相,主抓內政,坐鎮後方。沒過幾年,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揭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

在漫長的中原爭霸期間,項羽就像是一尊浮在空中的無敵戰神,每一次揮動武器,都把劉邦伸過來的藤蔓砸得粉碎。可這些藤蔓的根部緊緊吸附於大地,源源不斷地從土壤裏榨取營養,一次又一次重新生長,伸展,糾纏,韌勁十足。

慢慢地,戰神開始疲憊,藤蔓的數量卻有增無減。它們被打斷了無數次,可總能卷土重來。戰神想落在地上喘息片刻,卻驚訝地發現早已無立足之地,四面八方都被藤蔓密密麻麻地爬滿……接下來的故事,人人皆知。

如果說那些名將是藤蔓的枝,那麽蕭何就是藤蔓的根。

“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這是劉邦給蕭何做的工作總結。這些工作沒有沖鋒陷陣那麽華麗激烈,也沒有運籌帷幄那麽驚艷燒腦,只是無休止地和數字搏鬥的瑣碎。它沒法保證漢軍在戰場之上連戰連捷,但可以讓漢軍在戰場之外始終不敗。

【注釋】

據《華陽國志》所載,劉邦“自漢中出三秦伐楚”之時,“蕭何發蜀漢米萬船而給助軍糧”。蕭何這位同志不僅負責了信息搜集工作,還擼起袖子把收稅、後勤的活都給幹了,打仗的錢也都是他弄來的。所以最後,劉邦說他是首功之臣。

於是項羽百勝而後一敗,劉邦百敗而後一勝,江山遂告易手。

劉邦對這一切,看得非常透徹。他稱帝之後,論功行賞,把負責後勤工作的蕭何排在了首功。

若沒有蕭何當初從鹹陽果斷運出的那一大批無人問津的档案,這種奇跡般的運營效率簡直無法想象。善戰者無赫赫之功,這些不顯山不露水的戶口版籍,才是真正的第一功臣。司馬遷為蕭何這個行為做了總結:“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當然,這些鹹陽老档也並非萬能。

秦末戰亂時間太長,以致中原凋敝不堪。劉邦在自己下的詔書裏承認:“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名數。”這個“名數”,顏師古解釋說是“戶籍”。“不書名數”,是說老百姓都跑光了,戶籍管理體系已然崩潰。

【注釋】

民前或相聚保山澤,不書名數:語出《漢書·高帝紀》。古之為盜者,多保據山澤,占山為王,漢儒賈山曾言,秦“群盜滿山”。漢高祖劉邦十分清楚,之前戰亂年代,百姓多離家逃難,聚集在山澤之間,沒有戶籍,不受管控。據《漢書·嚴安傳》所載,秦朝末年,連年戰亂導致人力缺乏,真的是把女人當男人使,把男人當牛馬使。死個把男人不要緊,我們還有女人呢!運輸隊裏面都是女的。又據《漢書·食貨志》所載,經過戰亂,許多大城名都的在籍人口,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二三。不但普通百姓的生活沒有保障,天子的日用也無法滿足,出趟門連四匹純色的馬都湊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