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火焰中的哀鳴(第3/6頁)

與此同時,十字軍還要參與對紮拉的進攻。在出發前一周,恩裏科·丹多洛對十字軍發表了一次激動人心的演講。作為政治舞台上的大師級人物,丹多洛在全體士兵面前屈膝接受了十字標記。這種勇敢而虔誠的行為多少打消了普通士兵對於繞道紮拉的疑慮。奏著嘹亮的號角,有著鮮紅遮蓬、閃亮標志的總督的大帆船就這樣領著艦隊起航了。

然而十字軍抵達紮拉的那一刻,所有的激動和美好都化為烏有。絕望的守軍在城墻上掛出了十字架,教皇也來信禁止他們進攻基督徒夥伴的城市。這讓十字軍在道德上陷入了難堪的境地。中世紀的社會很看重誓言,而他們已經以榮譽宣誓幫助威尼斯攻占紮拉。這樣做會讓靈魂接受拷問,而遵從教皇則會讓他們成為背叛誓言者。

和往常一樣,恩裏科·丹多洛總有解決辦法。十字軍最早向威尼斯借船的時候,教廷使節曾建議他們盡一切可能保持軍隊的完整和團結。這不就是隱晦地允許他們完成和威尼斯人的交易嗎?

少數士兵厭惡這種厚顏無恥的脅迫,他們離開了,但大部分人都被總督說服了:教皇了解原委後會理解的。於是十字軍繼續展開了圍攻,一周之內城市就陷落了。他們還沒來得及瓜分戰利品,宣布把整支十字軍逐出教會的教皇詔書就送到了。

蒙費拉的博尼法斯盡力封鎖了新聞,並派出了信使去羅馬解釋他的行為,請求原諒。他的請願在拜占庭盟友的最新消息下變得更加合理。年輕的阿歷克塞·安格魯斯對於尋找援軍越來越絕望,因此他提出的條件變得越來越誘人。除了派遣的軍隊增加1萬人,為重新征服的耶路撒冷提供常駐守軍之外,他還願意讓東正教會臣服於羅馬教皇。東西基督教世界存在150年的裂痕將會彌合,十字軍的債務將會一筆勾銷,而耶路撒冷的未來也得到了保證。

唯一的問題是,大部分十字軍戰士都不想和阿歷克塞·安格魯斯扯上關系。他們宣誓東征,忍受了被威尼斯人禁錮的屈辱,隨後又因為進攻紮拉遭受了道德的譴責,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耶路撒冷重歸基督徒的懷抱。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屬於不務正業。教皇知道原委之後,很可能會原諒他們在紮拉的所作所為,那為什麽還要冒著再次觸怒他的風險,去進攻全世界最著名的基督教城市呢?

東征的領導者們又一次掌握了主動權。博尼法斯和丹多洛與阿歷克塞簽訂了協議,因為他們認為即使此舉會導致少部分士兵流失,多數人也還是會不情願地接受既定事實。答案很快就揭曉了,他們猜對了。盡管有幾千人因為厭惡而離開,但剩下的人認為如果不浪費太多時間,再繞道這最後一次也可以接受。阿歷克塞也保證只占用十字軍一點兒時間,並表示他們會被君士坦丁堡的居民當成救世主。

但麻煩的跡象從一開始就不斷湧現。首先,阿歷克塞顯然沒有他聲稱的那樣受人歡迎。當十字軍的艦隊抵達科孚島,對居民表示他們是前來幫助合法的皇帝奪回皇位時,居民的反應是想私刑處死阿歷克塞。隨後,教皇的信件也表示,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要聽信這位未來的皇帝。

在阿歷克塞加入十字軍之前,他曾去過羅馬請求援助。教皇並未被他說動。教皇在寫給博尼法斯的信中白紙黑字地寫著,阿歷克塞和他那已盲的父親都不是合法的皇帝,十字軍應該與他們劃清界限。教皇告訴博尼法斯:“你們所有人都不得輕率地相信他,以君士坦丁堡皇帝廢黜和弄瞎了他哥哥為托詞,在希臘人的土地上行劫掠之事。”140

博尼法斯和丹多洛輕易壓下了這封信——他們已經走得太遠,無法回頭了。此刻,十字軍已經靠近了君士坦丁堡。親眼看看這座傳奇城市的念頭蓋過了其他一切。

城中之王君士坦丁堡坐落於金角灣(Golden Horn)141之上,就像一頂高雅的皇冠。它的規模難以形容,西歐最大的十幾個城市加起來才能與之相比,而多達近百萬的居民則超越了某些王國的總人口。在豪華的教堂和寬闊的公共廣場上,士兵們與古羅馬帝國這座從未陷落的首都進行了近距離接觸。東征者維拉哈都因的傑弗裏寫道:“我們之中凡是見到此情此景者,都心生敬畏、戰栗不止。”

十字軍的敬畏之情有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君士坦丁堡堅固的防禦工事。整座城市都由厚重的城墻保衛,令多個世紀以來的入侵者望而興嘆,而篡位者阿歷克塞三世的守衛軍數量至少是十字軍的3倍。142在十字軍的艦隊駛過時,守軍以一種困惑的好奇心打量著他們。恐怕在對方眼裏,十字軍只是有些奇怪,但還稱不上真正的威脅。

十字軍看到城池以後僅存的一點樂觀,在他們抵達營地時也消失殆盡了。盡管皇子屢次保證居民會把他們看作救世主,但這裏顯然沒有歡呼的人群。在等待一周後,他們逐漸明白阿歷克塞可能誇大了自己在首都的人氣。這一點得到了無情的證實,因為當皇子在城墻附近高聲宣布自己前來奪回合法的皇位時,傳來的是一陣哄笑,隨後落石和其他隨手可得的投擲物便傾瀉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