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暴風前夕(第2/3頁)

但富爾克很清楚王國當下的實力,明智地選擇了馳援大馬士革。由於富爾克反應很快,美索不達米亞的起義又分散了贊吉的注意力,這次戰役很成功。不過,盡管十字軍國家的當地人和他們借以補充人口的歐洲新來者之間分歧越來越大,但伊斯蘭世界的分歧卻在逐漸彌合。

到1137年,幾乎已經沒有什麽可以阻礙贊吉的統治了。內部的不和已經暫時被壓下,叛亂的領袖都遭到誅滅,順從的人都各安其位。甚至連大馬士革都被順利地中立化,這裏發生了宮廷政變,成立的臨時政權對阿勒頗更加友好。如今,十字軍國家已經沒有了可以依賴的盟友,也沒有了可供賄賂的搗亂領主。贊吉已經開始籌劃大規模的進攻,要把這些異教徒趕出中東了。

贊吉的目標是敘利亞北部的十字軍要塞巴阿鄰(Baarin)。如果他能控制這裏,就能阻止十字軍的擴張,破壞十字軍國家南北方的通信。富爾克國王別無選擇,只能防守。兩軍在6月一個悶熱的下午展開了交鋒,結局十分慘烈。耶路撒冷王國的軍隊幾乎被全部消滅,富爾克差點被俘虜。在要塞無條件投降,且有流言稱十字軍援軍正在趕來的情況下,贊吉才放幸存者安全離開。

撤退的守軍運氣不錯,因為贊吉並不總是這麽仁慈。當年早些時候,在位於現今黎巴嫩的一個城堡,守軍在贊吉答應保全他們性命的情況下投降了。在向《古蘭經》發誓會放守軍離開之後,贊吉收繳了守軍的武器,活剝了首領,吊死了剩下的人。

無論保全性命的十字軍有多麽慶幸,也掩蓋不了經此一役,耶路撒冷王國再也無力進攻的事實。在剩下的統治時間裏,富爾克把重心放在了重整軍隊上,但他原來的勁頭已經不復存在。北方的貴族們又開始了爭吵,而富爾克盡管還不到50歲,卻沒有了約束他們的精神。接下來幾年中,他試圖讓自己重新恢復活力。1143年,妻子梅麗桑德建議去阿卡度假,欣賞美麗的鄉間景色。打獵時,國王的侍從驚起了一只兔子,富爾克騎馬去追。突然,馬失前蹄,把富爾克和背後的包都掀了下來。國王率先著地,隨後沉重的馬鞍狠狠砸到了他的頭上,以致“他的腦漿從耳朵和鼻孔中湧出”。昏迷3天後,富爾克撒手人寰。

富爾克之死,讓王國的控制權落到了妻子梅麗桑德和13歲的兒子鮑德溫三世手上。盡管女王聰明而有能力,但王權的影響力已經衰退到了危險的地步。在十字軍國家中,耶路撒冷王國的地位已經不再那麽超然。富爾克統治的最後幾年裏,其他幾個國家只是理論上還以耶路撒冷王國為尊。現在掌權的變成了女人和小孩,北方的貴族們幾乎不可能再服從命令了。

遠在阿勒頗的贊吉等的就是這個機會。他一直關注著十字軍國家的分歧,也很清楚十字軍從來沒有像此刻這麽脆弱。他正式發出了聖戰的號召,埃米爾們在壓力之下紛紛派出了自己的部隊,大軍開始向東北方向挺進。

贊吉這個目標是精心選擇的。埃德薩伯國一直是十字軍國家中最脆弱的一環。這裏地處十字軍國家的最東部,領土的三面都被充滿敵意的穆斯林環繞。對贊吉來說更妙的是,埃德薩的領主約瑟林二世是一個自負而頑固的人,近來與唯一的基督教鄰居安條克公國的普瓦捷的雷蒙德產生了激烈的矛盾。由於安條克公國明顯強於埃德薩伯國,所以雷蒙德強迫約瑟林臣服於他。約瑟林二世決不容忍這種侮辱。兩人在任何事務上都要互相幹涉。安條克需要新的牧首,約瑟林就去支持另一個候選人;雷蒙德去進攻當地的一個埃米爾,約瑟林就與那個埃米爾簽訂了停戰協約。

這兩人的合作是災難性的。1144年晚秋,約瑟林帶著大部分軍隊離開了埃德薩,去支持他新拉攏的穆斯林盟友。出發不久,上氣不接下氣的信使就找到了他,告訴他伊斯蘭教的大軍正在攻城。贊吉選擇了一個完美的入侵時機。

為了避免自己的有生力量被全部消滅,約瑟林沒有冒險回援,而是讓主教堅守城市,自己驚慌地向安條克求援。難以置信的是,雷蒙德拒絕幫忙。他為什麽要幫助一個甚至連口頭上都從未表達過一點兒敬意的封臣?在他看來,約瑟林只是在坐享其成罷了。這種令人震驚的狹隘決定了埃德薩的命運。約瑟林隨後向耶路撒冷的梅麗桑德女王求援,但她離得太遠了。等到援軍出發的時候,埃德薩已經脆弱不堪。

主教盡了最大努力鞏固城防,但是城墻上的人手太少,經驗也不足,支撐不了太久。贊吉的弩炮不斷轟擊著城墻,工兵則在地下挖出了條條隧道。主教用盡各種辦法,堅持了一個月,但城墻終於還是在聖誕節前一天崩塌了,穆斯林大軍潮水一般湧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