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蠻族與基督徒(第3/4頁)

君士坦丁之後的每一任皇帝——甚至尤利安都以他們自己的方式支持著阿裏烏派的異端宗教,這種來自皇帝的支持始終讓基督教內部的紛爭不斷。為了所有人,狄奧多西決定即刻結束這種紛爭,因此他召集了教會內部的高層議會聚集到君士坦丁堡,公開地對阿裏烏教派表示譴責。在經過反復審議之後,全體主教對《尼西亞信經》表示明確認可,並賦予狄奧多西正式對抗異教信仰的權力。狄奧多西體現出了君士坦丁從未有過的堅定決心。阿裏烏派被迫放棄他們的教堂,失去了帝國的支持,他們的集會很快也陷入中止。在帝國境內,只有哥特人還頑固地保持著阿裏烏派的信仰,雖然他們不久就占據了整個西羅馬,但他們從未嘗試讓他們的基督教臣民改變信仰。在長達60年災難性的混戰之後,阿裏烏派的論戰畫上了休止符。

在使教會回到正軌之後,狄奧多西不久便決定著手清理帝國的異教殘余。盡管在全國都具有深厚的根基,對大多數人民而言,異教很久以前就已經蛻變成一種神秘莊嚴的儀式,而不再具備任何宗教含義。但自從神廟成為公共財產之後,繼續依靠公共支出維持運轉,這種尷尬的事實——基督教的皇帝為異教信仰提供資金支持,讓皇帝激進的宗教顧問米蘭主教安布羅斯感到十分不安。

主教試圖借助國家支持努力剿滅古代宗教的余燼並非首次。幾年之前,主教曾經說服皇帝格拉提安,一位基督教皇帝還保留有大祭司長即國家宗教的首席祭司頭銜是十分尷尬的,促使格拉提安來到羅馬元老院,公開宣布他即將放棄這一頭銜。23然而,安布羅斯卻遇到了麻煩,格拉提安不久後被殺,激進的元老院成員試圖恢復他們的宗教,扶植異教皇帝繼位。狄奧多西迅速推翻了對方,將帝國掌控在他的統治之下,但這個插曲也印證了主教關於異教危險性的觀點,他認為異教就應該被徹底摧毀。此時此刻,相對溫和的狄奧多西無視了他振聾發聵的講道,但雙方之間的沖突已經不可避免。

當一名狄奧多西手下的將領在帖撒羅尼迦的一次叛亂中被私刑處死時,戰鬥正式爆發了,為了對這座城市加以懲戒,憤怒的皇帝將7000名市民囚禁在競技場中,並將他們全數處死。安布羅斯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感到受到了羞辱,於是直接來到宮殿裏,告訴狄奧多西無論受到多麽嚴重的挑釁,一位基督教皇帝也絕不應該無端屠殺無辜市民。當狄奧多西對他的意見置若罔聞時,安布羅斯認為自己實施教權是合理合法的,因此他選擇拒絕舉行聖餐儀式,不允許狄奧多西進入教堂,直到其完成苦修贖罪,以此向皇帝施壓。在數月未能參加聖禮之後,狄奧多西感到自己的靈魂備受煎熬,只好選擇妥協。他穿上粗布麻衣,將少量煙灰塗抹在額頭上,公開表達了歉意,然後向主教表示服從。並不像戴克裏先的異教統治具有絕對權力,這一結果體現了一位基督教皇帝有諸多限制之處——即便是由上帝親自選定的也是如此。在教會與國家的第一次激烈交鋒中,教會取得了最終的勝利。24

狄奧多西已經得到了適當的懲罰,他開始用更加強硬的態度對付異教信仰的最後殘余。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過去的1000年中都是為了紀念眾神的榮耀而舉辦,現在這一盛會遭到禁止,特爾斐神諭也遭到官方鎮壓。在羅馬廣場上,維斯塔神廟的永恒之火被撲滅,維斯塔的聖處女也被解散,引起了市民的憤怒抗議,他們認為這樣會帶來可怕的後果,神靈會降下天譴。但大體而言,這樣的抗議畢竟是少數。雖然將近一個世紀以來異教都與人生的某些表象聯系在一起,但異教信仰依然是強弩之末。25基督教已經取得了絕對勝利,致命一擊在公元391年到來,狄奧多西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帝國唯一的合法正統宗教。

盡管他的行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狄奧多西本質上卻稱不上是一個改革派人士。通過宣布基督教為國教,他為從米爾維安大橋戰役就宣告開始的宗教戰爭畫上了最後的休止符。基督教已經與羅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緊密相連,對蠻族和羅馬人來說都是如此,成為一名基督徒和成為一名羅馬人本質上並無區別。基督教理論家接受了古典時期哲學的智慧傳統,然後將之納為己用。亞歷山大的克萊門將教會描述為從聖經信仰和希臘哲學兩條河流中共同誕生,德爾圖良則諷刺說:“塞內加就在我們之中。”

甚至教會和國家的典禮儀式也開始彼此借鑒。神職人員和朝廷官員穿著奢華的法衣,排著整齊的遊行隊列,吟誦著聖詩,宣告儀式開始,點燃的蠟燭和熏香是神聖的象征。正如國家有它的皇帝,教會也有自己的主教,兩者都是人們表示尊敬的對象。這種一致性令人感到欣慰,讓每一位司儀神父都感到親切熟悉,保證了神聖秩序。甚至帝國的宣傳論調也反映了這個主題。在競技場中,狄奧多西建起了一座方尖碑,基座上雕刻的是他自己的形象,四周圍繞的是他的下屬,就好像耶穌被他的信徒們圍在中間一樣。每位市民,無論是學富五車還是目不識丁,都能夠清晰地看到天堂的王國在地上的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