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異教反擊

帝國本身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轉變,同時生活在這裏的人民顯然也處於轉變的關頭。從君士坦丁的時代開始,他們就自稱為羅馬人,當1123年之後君士坦丁堡最終覆滅時,他們仍然自稱為羅馬人。在337年5月22日的那個晚上,他們意識到君士坦丁31年的統治走到了盡頭。自從奧古斯都時代以來,他是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開啟了時代轉變的新篇章。基督教開始打響了對抗異教,占據帝國靈魂地位的第一戰,但這場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

盡管君士坦丁作為基督教的保護者聲名遠揚,在他死後留下的卻絕非基督教世界。嚴格意義上來講,羅馬帝國從官方而言仍舊是一個異教國家,政府也繼續劃撥資金去維護古老宗教的神廟和保護神職人員。君士坦丁所做的只是將基督教合法化,但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的一點是,新的信仰才是未來時代浪潮的走向。帝國有許多人目睹這種全新信仰迅速發展而感到恐懼,作家和歷史學家們也同樣哀嘆著傳統價值觀的衰落。古老的神明千年以來都是羅馬人民的精神信仰,倫理學家們也嚴肅地警告,只有災難來臨才能讓這全新的宗教受到打擊。盡管教會擁有很多信徒,但神廟依然擠滿了信眾,很多人都在祈禱真神能夠獲得勝利,將帝國從基督教的影響下拯救出來。君士坦丁駕崩僅僅過了24年,新的領導者就誕生了。

這一切可謂歷史上的奇聞逸事,最後一位異教皇帝卻是帝國首個基督教朝代的一員。君士坦丁很少花心思考慮誰來繼承他的皇位,這或許也不會讓人感到多麽吃驚。他像往常那樣全神貫注地思索著自己葬禮的具體細節,但卻並不費心思考皇位繼承人的歸屬。他的三個幸存的兒子(很遺憾,三個人都缺乏創造性的才能,他們都以君士坦丁自己名字的不同形式命名)都認為自己能繼位稱帝,結果就是帝國陷入尷尬的三分天下的境地。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是三個兒子中最有才能的,他采取了先發制人的手段,殺死了所有和父親流著相同血液的其他親屬,只留下了堂弟尤利安,只是因為他認為這個年方五歲的幼童不會對他構成什麽威脅。

這場屠殺確實阻止了兄弟間的權力繼續分裂,然而,雖然帝國面積廣大,也沒有大到能夠同時容納三位帝王的地步,他們幾乎是立刻開始互相殘殺。他們從小生長在奢靡的宮廷之中,身邊圍繞的是大群侍從,從出生開始就因為各種繁文縟節而疲憊不已。宮廷中有大批的導師教育這些孩子,他們耳邊充斥的是官妓的調笑言語,確實沒有什麽時間和機會去發展手足之情,退一步而言,這也就導致了一種令人頭疼的家族關系。三年之內,三人中的長兄侵入了三弟的領土,帝國再次陷入內亂紛爭之中。

當君士坦丁的兒子們忙著互相殘殺時,他們的堂弟弗拉維烏斯·克勞狄烏斯·尤利安努斯,即為人所熟知的“叛教者”尤利安,在事實上的軟禁中度過了童年時代,整日閱讀希臘和羅馬的典籍。尤利安的性情冷靜嚴肅,是一位學者,他對安逸的流放生活完全沒有任何不滿,也沒有加入他家族危險的皇位爭奪遊戲中的意願。19歲這一年,尤利安成功獲得允許在各地遊歷,繼續鉆研學問,其後的四年中,從帕加馬到以弗所,尤利安遍訪偉大先哲的故地,沉浸在業已消失的古代世界的魅力之中。在到達著名的雅典學院的時候,他選擇秘密放棄基督教信仰,轉而信仰一種異教學派,名為新柏拉圖派哲學。他表面上對基督教十分虔誠,小心翼翼地隱瞞著自己叛教的事實,他向自己憂心忡忡的老師再次保證他的信仰不可動搖,一如既往,同時卻陷入了強烈的異教狂熱之中。

尤利安青年時代的遊歷突然陷入了中斷。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兄弟全部去世後,他統一了羅馬帝國,自己作為最高統治者,但他發現帝國樹敵眾多,憑自己一個人的力量難以抵抗。在他鞏固權力的時候,家族就成了威脅,只有兩個辦法——盡快將他們斬草除根,或讓他們保持中立。但既然他已經登上了皇位,繁重的國家事務也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看上去此時此刻血統才是最佳的證明忠誠的方式。蠻族已經越過高盧地區,必須有人去阻止他們的腳步,但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因為要對付波斯而分身乏術。在他的家族內部尋找合適人選去完成任務顯得十分尷尬,因為他已經將家族中任何可能的威脅都誅殺殆盡,但此時此刻還有一位合適的人選。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希望尤利安能夠不計前嫌,因此召喚他的堂弟來到米蘭。

尤利安希望的是隱居世外,一心向學,但一位皇帝的召喚顯然很難拒絕。他只用短短的時間遊覽了特洛伊古城遺址,就心懷忐忑地來到了他的堂兄面前。上一位出現在君士坦提烏斯二世面前的家族成員已經被下令處死了,當聽說他的命運時,尤利安實在難以預料他所要面臨的境況。之後他被賜予愷撒的頭銜,這位曾經的學者被派到高盧地區去鎮壓萊茵河地區的叛亂。他要去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而跟隨他的只有360人,他“只知道如何祈禱”,根本不懂得如何打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