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君士坦丁和教權統治

四帝共治制度事實上本應在長期內發揮更大的作用。然而,這個制度崩潰瓦解的過程卻充滿了歷史的諷刺之感,因為戴克裏先已經從羅馬歷史本身發現了端倪。

戴克裏先對全盛時期的羅馬帝國開始逐步衰敗前的穩定黃金時期充滿渴望,因此重新興起了收養繼承制度,但他本應對形勢有更為明確的認知,不至於選擇兩位育有成年子女的繼承者。馬克西米安和君士坦提烏斯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和君士坦丁都認為皇位是他們生來應得的,對分享帝國統治權抱有極大的渴望。但當馬克西米安不情不願地跟隨戴克裏先選擇退位之時,兩位繼承人都完全沒有得到任何權力。作為曾經的“神”的後代,君士坦丁和馬克森提烏斯此時與平頭百姓沒有什麽區別,他們都認為自己遭到了完全的背叛。

君士坦丁認為絕不能置身事外,他加入了父親在不列顛地區的戰爭,對抗皮克特人。在輕而易舉地征服了敵人之後,他們雙雙退兵到約克地區,此時君士坦提烏斯的病情顯然嚴重惡化,因為血液病而臉色慘白。他是四位皇帝中最為明智的一位,對他的東方同僚大張旗鼓的宗教迫害選擇了視而不見,在擁有大量基督徒和太陽神崇拜者的軍隊中也廣受愛戴。當他在306年7月25日去世時,一位使節提醒沉浸在悲傷中的人民,一位名為塞維魯,性情冷淡的愷撒將取代他的位置。但戰場上的士兵們不願聆聽官僚主義的陳詞濫調。大部分士兵也從沒聽說過塞維魯的名字,並不關心他到底是何方神聖。此時此刻他們身邊就有一位更加年輕、富有激情、深受愛戴的領導者。他們推舉君士坦丁繼位,歡呼著稱他為奧古斯都,這一舉動使羅馬帝國再次陷入了戰亂。

不列顛群島作為帝國行省,一般情況下並沒有過於強烈的帝國歸屬感,但君士坦丁的振臂一呼還是在這遙遠的一隅產生了十分熱烈的反響,戴克裏先關於皇位繼承制度所做出的一切努力轉瞬之間就毀於一旦。受到君士坦丁追逐權力的行動鼓舞,其他人也開始推翻戴克裏先加在他們身上的限制,打破法律的桎梏,一心用武力追逐權柄。馬克森提烏斯仍然沉浸在被排擠忽略的怒火之中,他占領了羅馬城,迫使他的父親退位,為他的聲譽提供支持,並且成功地粉碎了所有覬覦他地位的陰謀。但讓人滿頭霧水的是,不久便有六個人聲稱自己是奧古斯都,這也令學習研究這段歷史的學生們感到頭疼不已。

令人欣慰的是,這種困惑並未持續太久。羅馬帝國的土地已經如此廣闊,但對同時出現的六個統治者而言還是過於狹小了,這些皇帝很快開始彼此殘殺。到了312年,只有其中四位皇帝幸存,君士坦丁決定是時候展開最後一擊了。在帝國內亂四起之時,他選擇保持緘默,如今四帝共治制度已經瀕臨徹底崩潰的邊緣,西方的兩位皇帝都以非法的途徑攫取了權力,東方的則因為內部事務而焦頭爛額,無暇他顧。此時此刻外部幹涉很難起到任何作用,只有馬克森提烏斯是他統治整個西羅馬帝國的最大阻礙。秉承了他的保護神“Sol Invictus”(無敵太陽神)的信條,君士坦丁集結了四萬大軍,跨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境內。

像所有偉大人物一樣,君士坦丁的時機和運氣都是令他人望塵莫及的。馬克森提烏斯的名氣比起君士坦丁而言簡直堪稱天差地別。他宣稱自己經費不足,對羅馬大眾橫征暴斂,但他卻使用這些稅金在羅馬廣場上建造了豪華奢侈的廳堂,還為自己樹立了宏偉的雕像。6一系列行為引起了人民的強烈不滿,最終導致叛亂。在以幾千名無辜市民流血犧牲作為代價之後,秩序重新建立,但馬克森提烏斯的聲譽卻已經無法挽回地一落千丈。當他聽聞君士坦丁的大軍逼近時,驚恐萬分,無法確保羅馬城對他是否忠誠,因此他離開了羅馬城固若金湯的高墻,由米爾維安大橋跨越台伯河。在距離城市僅有幾英裏的地方安營紮寨後,馬克森提烏斯向他身邊的預言家請教,問他們看到了何種預示,是否能有利於他們取得勝利。第二天正是他的“dies imperii”(當權起始日),掌權六周年的紀念日典禮將會如期舉行。毫無疑問,沒有比此時此刻更不適合開戰的時間了。

穿越過平原地區,君士坦丁和他的大軍嚴陣以待,同時也在尋求神賜的吉兆。預言家和魔法師在馬克森提烏斯的營帳裏來來去去,讓他身心俱疲,他不知道自己怎樣才能平息他們帶來的影響。在萬神殿內,代表所有不同宗教神明的神職人員都目不轉睛地盯著用於占蔔的動物內臟或是鳥兒飛行的軌跡,向馬克森提烏斯保證他會順利得到神的恩賜,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對手也聽到了神明同樣的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