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克朗塔夫之戰(第3/3頁)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發現克朗塔夫戰役是一場勝利代價太高的戰役。布裏安統一愛爾蘭的夢想也隨著他的死亡而湮滅。他的小兒子繼承了“帝國”,但是缺乏他父親那樣的人格魅力,無法牢牢掌控這份基業。幾年之後,他能控制的範圍僅僅限於原來的米斯王國的領地,而且領地內爆發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爭。梅爾·塞克納爾重新奪回了至尊王的頭銜。對於那些歷經數代更替的人而言,布裏安統治的幾十年,仿佛是場鏡花水月。最開始時,梅爾是至尊王,西特裏克統治著都柏林。如今,隨著布裏安的逝去,一切又恢復了原樣。

盡管在接下來的150年內,都柏林依然處在維京人的統治之下,但是其地位已大不如前,成了近鄰倫斯特王國的附屬。不管怎樣,都柏林再也不是純粹的維京人的國度,距離它被完全同化已然不遠。1171年,亨利二世率領英軍入侵愛爾蘭,殺掉了都柏林的最後一任國王——阿斯卡麥克·拉格納(Ascall mac Ragnaill)。

維京人在愛爾蘭留下了毀譽參半的遺產,他們建立了島上最早的一批商業城市——都柏林、科克、利默裏克、韋克斯福德、沃特福德,但是他們同樣是聲名狼藉的掠奪者,因為他們破壞了愛爾蘭文化,而愛爾蘭文化當時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79修道院和教堂遭到掠奪,人們的家園遭到破壞,無數的無辜民眾被殺害或是淪為奴隸。

後面這條罪責導致大多數人如今對維京人仍然存有偏見。盡管愛爾蘭早在維京人抵達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奴隸制度——聖帕特裏克就曾被愛爾蘭的奴隸販子所抓獲,但是到8世紀時,奴隸制度已在愛爾蘭消失,維京人後來又重新引入了它。最初維京人都是把奴隸或者俘虜運回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或者將他們放到伊斯蘭世界的市場中出售,後來逐漸將他們留在愛爾蘭,讓他們為自己服務。愛爾蘭人清楚地知道這是一種嚴重的人格侮辱,因此為了報復維京人,他們也開始了自己的奴隸交易,不過只是使用被捕的維京人。不久之後,擁有奴隸成了社會地位的象征。維京人退走之後,當地的愛爾蘭人取代了他們的位置。

教會引用聖帕特裏克的言論,嚴厲地斥責了這種行為,聖帕特裏克的親身經歷使他清楚地知道奴隸制度的邪惡之處。但是不管怎樣,奴隸貿易還是在不斷擴大。以至於1171年英軍對愛爾蘭的入侵,拉開了長達數個世紀的愛爾蘭反抗英格蘭統治的運動——一位愛爾蘭的宗教領袖甚至認為這是一種詛咒,是上帝派遣英格蘭人來終結愛爾蘭的奴隸貿易。

維京人留在愛爾蘭的真正遺產是都柏林。西特裏克時代之後,都柏林作為政治中心的地位可能有所下降,但是其作為貿易中心的地位在不斷提升。都柏林因奢侈品貿易而享有盛名,成了黃金、白銀、武器、絲綢和馬匹等商品的國際集散中心。維京人最先把金屬貨幣引入了愛爾蘭80,並對島上的商人進行了最早的階級劃分。在維京人的統治下,都柏林成了歐洲利潤最高的貿易港口81,連接著維京世界的偉大貿易航線。

它之所以沒有成為某個維京王國的首都,是因為維京人的社會結構與愛爾蘭人的一樣,都是部落制。維京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們無與倫比的適應性,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他們定居的土地上,他們都表現出了非常強的適應性。他們通常會向以前的國家學習,試圖在現有的政治秩序之上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國度。他們曾在英格蘭建立了一個傳統的中央集權政府,但是阿爾弗雷德及其子孫太過強大,不允許一個維京王國在此落地生根。在愛爾蘭,他們卻面臨著相反的問題。這裏只有尚未成熟的社會群落和諸多小國的領主。愛爾蘭的政權不斷更叠,都柏林也只是個勢力極小的參與者。

但是,如果英格蘭過於強大,愛爾蘭過於混亂,就無法滿足建立一個永久國家的條件,那麽法國似乎成了最佳的選擇。加洛林帝國為維京人提供了豐饒的土地。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為維京人建立強大的國家提供了模板,而腐朽的君主制度又使得維京人在此所向無敵。萬事俱備,只差一位願意定居國外的海上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