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克朗塔夫之戰(第2/3頁)

然而,這支聲勢浩大的聯軍從來沒有真正地展開過行動。面對布裏安·博魯召集的規模龐大的軍隊,西特裏克感到坐臥不安,於是他悄悄地撤出了聯軍。梅爾和他做出同樣的選擇,決定先置身事外,然後根據戰場形勢,隨機應變。

即便發動這場起義的兩個主要策劃人選擇了退出,剩余的聯軍依然決定繼續這場反抗。依據計劃,大軍在都柏林集結。這令西特裏克有點尷尬,因為他現在的角色是忠誠於布裏安的附屬國王。1014年4月23日早上,兩軍在都柏林西部的克朗塔夫平原相遇。

克朗塔夫戰役於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前的星期五)如期爆發,被認為是愛爾蘭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事件。抵禦維京人入侵的鬥爭已經持續了兩個世紀之久,這場戰役通常被視為其中最具決定意義的歷史事件,標志著愛爾蘭基督徒在對陣維京異教徒的戰役中取得了偉大勝利。布裏安·博魯,這位愛爾蘭歷史上的凡俗偉人,被世人所贊頌。他統一了國家,趕走了來自北方的侵略者,實現了愛爾蘭的獨立。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克朗塔夫戰役並不是為了驅逐維京侵略者,而是為了決定誰將成為愛爾蘭的至尊王。事實上,都柏林境內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和土生土長的愛爾蘭人之間並無太大區別。“白胡子”西特裏克可能是凱爾特人76,而非維京人,而且與布裏安一樣,也是個基督徒。他修建了都柏林境內的第一座大教堂,鑄造了印有十字架的貨幣,還曾至少兩次前往羅馬朝聖。他也許曾與馬恩島的布羅迪等維京異教徒聯盟,請求他們出兵援助自己,但是布裏安也做過同樣的事情。布羅迪的弟弟奧斯帕克(Ospak)和其他幾支維京軍團也曾為至尊王而戰。此外,布裏安·博魯當時已經年過八十,因此他本人並沒有直接參戰。他退到了克朗塔夫的一座小山丘上,在那裏祈禱,把領軍作戰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兒子穆查德(Murchad)。

中世紀的戰爭是年輕人之間的較量。兩支軍隊勢均力敵,組成了兩排長長的人墻,士兵手持盾牌,高舉長矛,肩並肩站在一起。兩支防線朝著彼此的方向不停沖撞,不知哪邊會率先取得突破。這種作戰方式令人疲憊不堪,兩邊的士兵舉著盾牌相互推進,同時還要與敵人正面廝殺,或者試圖繞過盾牌底部,從下面刺死敵軍。

這場殘忍的戰爭持續了整整一天,兩邊的防線都發生了彎曲,但都沒有被突破。聯軍的人數更多,因而戰爭前期取得了優勢,擊退了布裏安的軍隊。但是在接下來殘忍的肉搏戰中,他們又被擊敗,被迫退到了一座橫跨利斐河的小橋上。

布裏安的兩個孫子戰死沙場,但是馬恩島的布羅迪被他們打得落荒而逃,極大地削弱了聯軍的力量。對於聯軍而言,幸運的是,“勇士”西格德揮舞烏鴉旗,把他們又召集回來,至少維京人是這樣繪聲繪色描述的。這種舉動十分英勇,因為維京人相信無論是誰,只要手持烏鴉旗,就能獲得勝利,但是持旗者要為此付出生命代價。77

布裏安的兒子穆查德與西格德交戰的場面,可以說是所有的挪威傳奇中最為精彩的。這位王子,鑒於他父親的年紀,當時至少也已經年過六十,兩手各持一把利劍,騎著一匹白馬,如同一位從愛爾蘭的早期傳說中走出來的英雄人物。他先一劍挑掉了西格德的頭盔,然後一劍割破了他的喉嚨,幹凈利落地將他解決。西格德一個手下一劍捅在了穆查德的腹部,拽出了他的腸子。但是穆查德在臨死之前,拽掉了這個維京人的盔甲,並在他的胸部連刺了三劍。

和中世紀的所有戰爭一樣,結局來得迅速而慘烈。在西格德倒下的同時,聯軍的盾墻也被擊潰,被博魯的軍隊橫掃。有的士兵在試圖轉身逃亡時被砍殺,有的在試圖渡過利斐河時溺死在河中。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參戰士兵被殺害,維京人在這次戰役中損失的人數超過他們之前在愛爾蘭參與過的任何一場戰役。所有被俘虜的維京雇傭兵皆被處死。都柏林得以幸免於難,因為西特裏克在戰爭開始之前就頗有預見性地退出了聯盟。

但是布裏安方面的損失同樣慘重。這位至尊王的長子和他的後代都戰死沙場,同樣戰死的還有他的兩個孫子、一個侄子和不計其數的宗族領袖。也許最大的損失是,這位至尊王也倒在了這場戰役之中。布裏安·博魯站在山丘上,看到下面戰場上維京人的防線被撕裂後,便退到了自己的帳篷中做禱告,只有一個用人陪伴著他。這位獲勝方的愛爾蘭至尊王獨自一人在做禱告,身邊幾乎沒有任何守衛,最後被一隊逃亡的維京士兵殺害了。

關於他的死亡,流傳最廣的說法是,馬恩島的布羅迪處死了他。這位維京人首領和他的兩位隨從從戰場的屠殺中逃出,跌跌撞撞地闖進了布裏安的帳篷。他的兩名隨從把布裏安當成了一位神父,因為他正拿著十字架,跪在地上祈禱。但是,布羅迪認出了他。布羅迪舉起手中的戰斧,劈開了這位老人的頭顱,然後逃離了此地,留下至尊王布裏安的屍體在其身後。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