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2/3頁)

有句名言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皇上和朝廷大員的境界尚且如此,廣大黎民百姓中又能有多少人會真正想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於是一事當前先為自己打算,豺狼入室只求苟且自保,能忍則忍得過且過,各掃自家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只要屠刀還沒壓頸,盡量不去引火燒身,便成了普遍的處世之道。千百年來,泱泱華夏不能堅凝如鐵挺立如山,卻似一座松軟的沙丘,只須小小外夷隨意戳上一拳,便能搗他個稀裏嘩啦,其中的原因固然錯綜復雜,但這種自上而下普遍信奉的將個體利益局部利益淩駕於國家利益全局利益之上的處世之道,無疑是尤為嚴重的一條。因為這樣一來,當面對兇猛殘忍的強敵時,首先便自我消解了自身的最大優勢。

李綱在這種內耗方面不隨大溜,他不耐煩而且很厭惡去糾纏那些鉤心鬥角的爛事。他要抓緊做的是他認為有意義的大事,他所關注的是對當前局勢的了解和研究,因此這時他的頭腦就比較清醒。為了防患於未然,從南都返京後,他便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投放在了思考下一步的禦敵之策上面。他認為這才是當前首當其沖的當務之急。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李綱向趙桓條具了備邊禦敵八策。這八策,包括了建太原真定中山河間為藩鎮、遣使團結訓練河北河東保甲、復祖宗監牧之制括養天下馬匹以充軍用、在安肅廣信西山一帶開壕設溝限隔胡騎、在近京四輔郡諸畿邑築城置櫓、優免河北河東州縣租稅、賑恤三鎮民眾、儲峙糴買充足的糧草以備戰事、恢復陜西解鹽舊制以慰關陜兵民之心等內容。它雖不能說已是面面俱到盡善盡美,但從國防到民生,從軍事到政治,從目前到長遠都考慮到了。而且其中沒有脫離實際的空話,基本上皆切實可行。

李綱對這八策的實效是頗為自信的,他希望能夠以此為基礎,在皇上的主持下,經過集思廣益補充修改,形成一套系統而完備的禦敵方略,並且盡快地付諸實施。他相信,如果上下齊心,全民協力,將這些措施一一迅速地貫徹落實下去,朝廷的國防力量必定會在較短時間內有大幅度的增強,從而令敵國暫時不敢輕舉妄動。這樣穩住陣腳後,再進一步全面地健全和推行富國強兵之策,汲取歷史教訓,革除前朝積弊,則不出數年,敵強我弱被動挨打的勢態便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觀。

聯想到這個令人振奮的前景,李綱的心情很有些激動。能夠親手引導大宋從孱弱重新走向強盛,那種彪炳千秋的成就感,是獲得怎樣豐厚的物質利益都不可替代的。

然而李綱的想法卻不免幼稚了。眾人皆醉其獨醒,眾人皆濁其獨清,有史以來這樣的人就很容易碰壁。建策呈奏上去,趙桓看了興趣不大。他認為如今天下方安,依李綱之言這麽折騰反而添亂。他很無所謂地將李綱的奏折交付宰執們傳閱,宰執們看出皇上對此並不熱衷,附和李綱之建策者也不多。於是李綱苦心設計出來的這備邊禦敵八策,便被當成一沓廢紙束之高閣,沒了下文。

趙桓一幹人終日所津津樂道的,還是什麽立東宮、開講筵、肅異黨、詳禮儀之類。李綱認為這些事都不是眼下應當做的,其中有些事還非常無聊,因此態度消極很少參與,這就顯得與人格格不入,比較不合時宜,無形中便變成了一個孤立的另類。他與皇上趙桓的關系,亦在不知不覺中漸次疏遠。嘔心瀝血捧出滿腔熱忱,卻毫無道理地受到這般冷遇,這令李綱感到甚是失落和苦悶。

讓李綱苦悶的還有一件事,就是趙桓與趙佶翻臉的事。李綱得知這事比較晚,待他聞知時,已是覆水難收無可補救。

趙佶回京後的狀況竟然如此糟糕,使李綱深感意外且極為不安。太上皇是由他出面勸說回京的,對於皇上恭請太上皇回京的誠意,他是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證的。雖然那些保證皆為傳達聖意,但畢竟是出自他的口中。而太上皇剛一回京,席不暇暖,言猶在耳的承諾就統統變成了屁話,這豈不等於是他李綱紅口白牙哄騙了太上皇嗎?有朝一日再見到太上皇,他將以何顏面相對?

其實在這件事上趙佶倒還真沒遷怒於他。言而無信的責任在趙桓,李綱不過是竭誠為君王效力而已,這點主次關系趙佶還是分辨得出的。但趙佶現在是怎麽想的,李綱無從知曉。而李綱即使知道趙佶不怪罪他,亦仍覺心中有愧。事情弄成這個結果,仿佛就是他幫著趙桓做了個套,花言巧語別有用心地把太上皇誆回了汴京,這個黑鍋背得實在冤枉!

李綱一向注重名聲,如果陷其於不義者是另外的什麽人,他肯定要拍案而起當堂對質,丁是丁卯是卯地說個明白,然而這事是皇上辦的,卻是讓他如何發作?不僅不能發作,就連私下裏說兩句怨言他也不敢。至於外人的誤解,他亦只好聽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