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沽口保衛戰:優勢下的慘敗(第5/7頁)

與此同時,外海的軍艦開始往塘沽運送1500名陸戰隊上岸(清國的海防果然是有一搭沒一搭)。他們兵分兩路:一路500多人開向津沽鐵路線(仍然是防備裕祿的援軍),另一路900多人安靜地埋伏在炮台的後路和側翼,只等戰鬥正式打響,就從陸路發起進攻!

俄國人一定參考了日軍的意見——這是明顯的水陸兩路包抄。

軍事方面的部署是天衣無縫的,但如何解決那個“無法宣戰”的難題?

七國艦長們最終商量出一個結果:發最後通牒。

在七國聯軍所有的作戰準備完成後,6月16日,亥時(晚9點至11點),一名俄國軍官帶著翻譯上炮台“拜訪”了羅榮光,他把事先準備好的最後通牒遞了過去,通牒上的內容就是裕祿曾經向慈禧報告的:限定羅榮光在6月17日淩晨2點之前自動交出大沽口炮台,否則將“以力占據”。

娘的,只有不到5個小時的時間了,炮台方面用這點時間來進行作戰準備肯定是來不及了,這就是七國聯軍發最後通牒的作用:促使雙方急促開戰進入實際戰爭狀態,將來還可以拿著這份最後通牒去告訴世人:我們不是不宣而戰的,事先通知了守將羅榮光。

按照正常程序,羅榮光需要立即向天津的裕祿匯報,然而此時,潛伏在炮台後方的陸戰隊已經不失時機地把電報線割斷了。羅榮光立即傳令:派快馬赴天津飛報消息!請求裕祿大人支援!各炮立即準備戰鬥!

好消息是此時白河口的布雷工作已經完成了。這真是一個重大利好,因為這相當於已經切斷了七國聯軍的退路,七國聯軍一旦進攻不利,炮台就可以和北洋艦隊對他們形成水陸夾擊,關門打狗!

得到北洋艦隊將協同作戰的消息無比重要,羅榮光立刻親自給葉祖珪寫信,務請北洋艦隊“協同作戰,共禦外敵”。北洋艦隊跟大沽口炮台並不屬於一個系統,羅榮光能夠調動北洋艦隊的方法只有一個——提前請旨。於是緊急之下,他派人送上了這封親筆信,他相信六年前的孤膽英雄葉祖珪是不會見炮台危急而不救的。

時間分分秒秒地過去,過得很快,羅榮光緊張地穿梭於炮台之間,親自檢查備戰工作,鼓舞士兵做殊死一搏的準備。其實七國聯軍發最後通牒還有另外一個目的,那就是希望不戰而獲得大沽口炮台。幾十年來,太多的清軍守將就是被洋人的片言只語給嚇倒的,而這次,洋人的計劃注定落空了!

我的任務就是守炮台,守住國門,這是我的職責。六年前的甲午戰爭,日軍沒有進攻大沽口,我因而沒有參戰,也許是錯失了英勇作戰的機會,也許是不幸中的萬幸劫難中余生,不管怎麽樣,現在,就是到了我們與炮台共存亡的時候!

開炮!

大沽口炮台淪陷過程

6月17日淩晨零時50分,戰鬥打響。

這是在清國國門打響的第一炮,到底是哪一方提前打響,在歷史上一直是個謎案。據羅榮光後來的戰報,是洋人先開炮(“洋人因至醜刻未讓炮台,竟先開炮攻取”),而聯軍方面留下的記錄幾乎都集體指證第一炮來自炮台,似乎不像作假,但第三種說法也很有可能:炮台在緊張備戰中,北岸炮台管帶封得勝不小心引燃了炮信,“誤發一炮”(李希聖:《庚子國變記》)。

如果排除意外事件,應該說洋人提前開炮的嫌疑更大,他們萬事俱備,只欠一炮,而羅榮光需要更多的備戰時間。其實不論誰先開炮,這場戰爭都是洋人挑起的!

首炮過後,就是萬炮齊鳴!

七國聯軍先用2艘軍艦吸引住北岸炮台群的炮火,剩下4艘軍艦朝南岸炮台群圍攻,俄軍“基略克”號打開了探照燈,想引導其他軍艦一齊朝炮台發炮。不過,有句話說得不錯: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此時的羅榮光正好在南岸,他命令士兵朝著光源點:開炮!他還跑到大炮邊,親自瞄準發出一炮。

“基略克”號就悲劇了,探照燈被打碎,桅樓被打斷,開始側翻。羅榮光立即指揮炮手調整角度,對準“基略克”號傾斜的正面艦體猛轟,如此一來,可憐的“基略克”號又成了篩子,整條軍艦的甲板被掀翻,全艦燃起熊熊大火,接著又有一炮擊中水線,開始進水,在水深火熱中,它逃離了戰場,保命要緊。

接下來倒黴的就輪到俄軍的“朝鮮人”號,它就是10艘軍艦中排水量最大的那艘,噸位大,目標也大,幾乎是在“基略克”號受到打擊的同時,“朝鮮人”號炮位被摧毀,右舷被炸去半截,鼓風機被炸碎了,整條軍艦燃起大火,它也跟在“基略克”號的後面,在水中跳著搖擺舞遠去,只差一點沉沒。

炮台上177門從德國進口的克虜伯大炮,果然威力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