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大沽口保衛戰:優勢下的慘敗(第4/7頁)

總統說的這個原因其實只是表面上的說法,事實上美國此時在大清推行獨具特色的“門戶開放”政策,這是一項外交政策,其實更是一項經濟政策,顯示了美國人正在成為世界新老大的咄咄氣勢。總之,此時與清國作戰是有損這一政策的,也是有損美國國家利益的。

於是,美軍艦長最終做出決定:美國軍艦不參戰,但可以派一艘軍艦去接走大沽口岸上的外國僑民。

一支即將上岸開赴北京的多國部隊又成形了。他們是第三批八國聯軍——準確地說是七國聯軍。也就是6月15日裕祿給慈禧的奏折裏所說的,“聞得各國除已去之兵外,尚有續去之兵!”看來裕祿同志的情報是無比準確的,也使得慈禧第二天就心急火燎地召開禦前會議。

在以英國人西摩爾為指揮官的第二批八國聯軍開赴北京後,俄國對指揮另一支開進北京的八國聯軍,實在是迫不及待,一切的秘密都將在以後的講述中揭曉。

軍艦上的氣象報告顯示:6月17日,大沽口潮水將上漲,有利於軍艦靠岸!進攻之日確定,接下來就是如何進攻,這既要保障軍事上的勝利,也要解決那個無法宣戰的難題,而這兩個問題都很有難度。

羅榮光的抵抗

大沽口炮台在白河(海河)入海口的南北兩岸修建,南岸炮台群和北岸炮台群總共有177門先進的克虜伯大炮指向河面,炮台是當年李鴻章專門請德國工程師設計修建的,堅固無比(如下圖)。

守衛在這裏的是羅榮光率領的直隸淮軍6營,再加上一個水雷營,共計3000多人。25年前,早年曾在曾國藩軍中任職的湘西人羅榮光調任大沽口守將,之後一直駐守大沽口。幾個月前,羅榮光已經接到了升職的調令——調任新疆喀什噶爾提督,但羅榮光沒有去赴任,他奏請留了下來,留在越來越多的外國軍艦雲集的大沽口。

我並非不知道只要與洋人交戰就是危險,我並非不想攜家人去安全的地方,但國門危急,我不能走,手下的弟兄們都不能走。

在發覺大沽口外的軍艦有異常現象後,羅榮光開始做應戰的準備,他派出士兵在白河入海口布置水雷,如果能形成水雷攔壩,海上的軍艦就開不進來。

同時,羅榮光還將大沽口炮台的防務情況和洋人的情況都通報給了附近的北洋艦隊,希望他們可以協同作戰。

“北洋艦隊”竟然又神奇地出現了?沒錯,在甲午戰爭之後,朝廷又花重金組建了新的北洋艦隊,任命在甲午戰爭中表現神勇的原“靖遠”艦長葉祖珪為新的統帥,而此時,葉祖珪正率領五艘北洋艦隊軍艦駐泊在水雷營旁的大沽口船塢。

五艘軍艦中,有北洋艦隊新的旗艦——“海容”號,排水量2950噸。其余四艦是上一年剛從德國購買回來的當時世界上最新的驅逐艦。而除了這五艘軍艦,船塢裏還有兩艘魚雷炮艦正在修理,它們雖然不能出海,但可以固定發炮——也就是說,一旦七國聯軍進攻大沽口炮台,北洋艦隊可以有七艘軍艦協作參戰!

堅固無比的炮台再加上一個北洋艦隊,七國聯軍其實絕無勝算。

外海上總共有30多艘軍艦,但是,這30多艘軍艦並不是都能參與進攻的,能夠開到白河口的只有10艘,既然能開進來,就說明吃水比較淺,排水量比較小,軍艦中排水量最大的才1213噸(不到海容號的一半),最小的才503噸,基本屬於漁船級別。而能夠用於進攻炮台的只有6艘(另外四艘另有任務),艦炮總和不到80門,不說比北洋艦隊,就是比炮台都少了一半。考慮到炮台可以俯射而軍艦要仰攻的因素,火力大約只有炮台的1/3。而軍艦上所有的參戰人員加起來是900多人,兵力也只有炮台守軍的1/3。

自古攻堅之戰,至少須有3倍兵力,這還是在火力必須對等的情況下,現在火力只有炮台的1/3,兵力也只有炮台的1/3,但七國聯軍最為顧忌的其實還是北洋艦隊。

炮台只是一種防禦性工事,軍艦開進去之後攻兩下,攻不下怎麽辦?掉頭跑啊,退回深海,你的大炮又是搬不動的,能奈我何?而軍艦就不同了,它是可以追擊的,北洋艦隊不僅在排水量、艦炮等方面有優勢,而且它們似乎吸取了“定遠”等大而無當的教訓,所有的軍艦都是排水量適中的驅逐艦。驅逐嘛,顧名思義,就是要追著你的屁股打。

所以七國聯軍才在有限的10艘軍艦中分出4艘去執行任務:2艘到大沽船塢外監視北洋艦隊,一旦發現北洋艦隊有出動的苗頭,就立即發情報讓大家掉頭跑,而另外2艘中,一艘開往大沽口火車站附近負責警戒天津裕祿方面來的援軍,另外一艘就是美艦,去接運岸上的僑民。

搶在羅榮光派出的人在河口布置好水雷攔壩之前,這10艘軍艦迅速開進河道內,然後各就各位,尋找有利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