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向十一國開戰

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大街上被槍殺

6月19日,使館區內,接到“最後通牒”的十一國公使把這份文件從頭到尾翻來覆去看了半天,這才確認這確實是一份“最後通牒”!

原來清國也會發最後通牒啊,這絕不是他們的風格啊。

而此時的十一國公使感受最多的不是意外,而是另外一種心情——恐慌。他們趕緊聚集在一起,召開聯席會議。

如果不接受“最後通牒”,朝廷肯定就要翻臉,到那時的處境絕對很不妙,雖然有“使館衛隊”守著,但使館區孤懸北京百萬軍民中,只要這些人沖過來,別說“使館衛隊”抵擋不住,就連使館區都要被踏平!

要知道之前他們所有的囂張,進行“獵取拳民行動”,都是建立在一個心理基礎上的,那就是無論他們怎麽樣,朝廷都不敢拿他們怎麽樣。

而現在,在使館區的援軍還未到來之時,朝廷竟然還下最後通牒了!這可咋整啊?

膽小的荷蘭公使忍不住哭起來,他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告訴大家:我千萬不能死啊,我在荷蘭還有80歲的老母親!

而其他人開始罵對方以前做得太過分,“獵取拳民行動”為何不知道收斂?殺人太多,沒給朝廷留面子。看來這次會議的爭吵程度也不亞於慈禧的禦前會議,會場生動活潑,氣氛緊張熱烈!

罵來罵去,大家又開始罵如今已經不抱希望的西摩爾大軍。這位海軍中將6月10日發電報說“馬上就來”,現在10天過去了,大家還是沒有馬上見到他,看來他的“馬上”還沒完。公使們只好紛紛給西摩爾起外號:什麽“See-No-More”,什麽“找不到的海軍中將”,什麽“從地平線上消失了的人”,反正已經不指望他來“解救”了,中將乃神人也!

討論來討論去,他們也終於認清楚了眼前的現實,要想保住人頭,唯一的出路就是:接受朝廷的最後通牒,乖乖前往天津!於是公使們各回各館,各收各衫,而“使館衛隊”也乖乖準備跟隨出發。幾十年來,這是絕無僅有:朝廷雄起了一次,而洋人也聽話了一次。

而正準備出發的時候,問題又來了。

因為行李太多。

每名公使的手頭都有不少行李:文件可以毀掉,但珍寶古玩、瓷器字畫等怎麽毀啊?這是必須打包裝箱的,誰也不敢保證他們走了之後使館區是否還會存在,另外還有公使夫人的衣服、鞋子、化妝品等,要運走的東西很多。美國公使康戈爾就粗略地計算了一下:他的美國使館至少需要100輛大車才夠運送那些行李。

完了,時間不夠,車子也不夠,於是大家又決定給總理衙門發一個聯合照會,要求把24小時的時限延長,並要求總理衙門提供更多的車子,否則他們無法按時離京。對於這兩個要求是否能夠滿足,希望總理衙門在第二天(6月20日)9點之前做出答復。

而這一次又讓他們失望了:一直等到早上8點,總理衙門那邊還是沒有動靜,不知道是還沒有做出答復,還是根本就不想再答復了。

於是,德國公使克林德想前去總理衙門問個明白。

竇那爾認為不能去,“因為到總理衙門去坐等有失我們的尊嚴”,法國公使提醒克林德注意安全:現在連整個北京的城墻都在仇恨我們,離開榮祿軍隊保護的使館區是有危險的,還是等總理衙門的人過來。

但克林德“大怒,用拳頭猛擊桌面”(竇那爾後來回憶語),他嘲笑了一番其他公使的膽小,就帶上自己的手槍,只帶了一個隨身翻譯柯達士(Herr Cordes)準備出發。“使館衛隊”德國分隊隊長要求帶人一同前往,被克林德拒絕。

傲慢的克林德出發了,他和柯達士一人乘坐一頂轎子,由兩使館區兩名清國仆人騎馬開路,出了使館區,沿著今天的崇文門內大街往東單方向走去(總理衙門在今天的東單東堂子胡同)。然而,他們還沒有走出一千米,在今天的東單西總布胡同西口處,克林德永遠停住了腳步,他的頭部被正在巡邏的清軍士兵子彈打穿,一槍斃命,腿部中槍的柯達士慌不擇路地逃出幾個街區,最終回到使館區獲救,而騎馬的清國仆人不顧一切地飛奔回使館區,告訴大家克林德已經被槍殺。

開槍者是神機營“霆”字槍隊滿人章京恩海,當時恩海正帶領槍隊在東單一帶巡邏,與克林德的“洋轎子”驟然相遇,由於不清楚來意,負有警戒任務的士兵不得不要求巡查,舉槍相對。而克林德也是有槍的,依據這個人的脾氣,他很可能條件反射地拔槍指向士兵,甚至有可能首先開槍示威,恩海同時還擊一槍,於是悲劇便發生了(時任軍機處滿人章京繼昌:《拳變紀略》)。

繼昌留下的記載應該是符合當時案發現場的情況的,根據總理衙門的記錄,槍擊案發生當天,總理衙門接報後曾派人在第一時間內趕到現場,根據克林德手槍裏遺留的子彈認定克林德曾開過一槍,並且是先向士兵開槍,當天還向德國公使館提出了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