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被內外勢力逼到絕境的慈禧進退失據(第2/7頁)

等到下午,杉山彬還是沒有發現西摩爾軍有到來的跡象,於是他也準備回去了。

當他往回走的時候,被巡邏士兵喝令站住,驗明身份,士兵發現他不是公使,只是迎接西摩爾軍的“書記生小官”,眾兵大嘩!

杉山彬頓感大事不妙,他立即提出要見“大帥”(董福祥),或者請董福祥去日本公使館,由日本公使向他謝罪。

“吾大帥乃天上人,豈汝倭矮子所能見!”士兵們喝道。於是眾人“已抽刀向前,直刺其腹,杉山彬遂死”。

這就是《西巡回鑾始末記》記載的杉山彬之死的詳細過程。《西巡》雖然不是官方正史,但據證其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而薩瓦戈和杉山彬雖然確實刺激了軍紀不好的董軍,但群起動刀殺死一個洋人也是比較嚴重的事件,這些人真的是動怒?有沒有被人收買?《西巡》接下來是這麽記載的:

事聞太後(報告給慈禧),召董責之,且欲派員查辦(有沒有士兵被收買),董力辯其無,並謂:“即果有之,斬奴才無妨,如斬甘軍一人,定然生變!”後聞奏,默然良久……董至端王府,端撫其背,並伸拇指而贊美之曰:“汝真好漢!各大帥能盡如爾膽量,洋人不足平矣!”董大喜,益自誇不已。

看來,董福祥這個“老粗”也不是“死忠”於慈禧的,局勢大亂,前景不明,誰都會給自己留條路,即使董福祥他自己是清白的,也不能保證他的士兵就是清白的。慈禧無法調查董軍,只好在兩天後(6月13日)命令“各有關部門”(“各該衙門”)限期破案,如果限期不能破,“定行嚴加懲處!”,又派榮祿代表她本人去日本公使館致歉。

但令人驚奇的是,一貫囂張的日本人這次在自己的外交人員死了之後卻表現得相當“克制”,日本公使(西德二郎)只是冷靜地要回了杉山彬的屍體,對朝廷“追查”的下文也沒有去過問了。

日本人也不是白種人,死個非白種人,那些歐洲國家的公使也不是那麽義憤填膺的,既然日本人要故意低調(原因後詳),那麽他們就更懶得去過問了,此事就這樣不了了之。根據時任軍機章京王彥威在《西巡大事記》中記錄,後來,光緒皇帝就杉山彬之死向睦仁寫了一封道歉信,信中提到死因是雙方“口舌細故”,日方並沒有提出任何異議,也就是說,杉山彬的死因是個歷史之謎。他有死於謀殺的可能,但缺乏證據,我們只能確認這是一起雙方事故,單純指責董軍的“暴行”或者日本外交人員的“蠻橫”都是有失偏頗的,“雙方事故”的說法在當時就得到了清日兩國政府的認可。

而此時的慈禧最關注的也是城外西摩爾大軍到來的情況,可是,又等了一日,大軍仍然是杳無蹤影,似乎是要跟大家捉迷藏。既然西摩爾軍還沒有來到北京,還在京津之間,那麽正好令裕祿等天津方面的軍隊一起阻截。

6月13日,慈禧發布上諭:“著裕祿迅將聶士成一軍,全數調回天津附近鐵路地方(此前聶士成軍在津蘆線上保護鐵路),扼要駐紮,儻有各國兵隊欲乘火車北行,責成裕祿實力禁阻(如洋人一意進京,可以開火),並著聶士成整齊隊伍,備豫不虞。其大沽口防務,並著督(裕祿)飭羅榮光一體戒嚴,以防不測(大沽口外還有洋人的軍艦),如有外兵闌入畿輔,定惟裕祿、聶士成、羅榮光等是問!將此由五百裏各諭令知之。”

這是慈禧給裕祿的明確授權可以動武的命令,對於這位裕祿大人,慈禧是非常了解的,你不給他一道可以動武的明確上諭,就算洋人騎到他頭上了,他一定沒什麽脾氣。現在,有了一道給他壯膽的上諭,估計他也能夠為阻截西摩爾軍進入北京盡點力了。

然而,就在命令裕祿武力阻截西摩爾軍的同時,慈禧又調山海關的武衛軍左軍前來“剿匪”——“近來畿輔一帶拳匪滋事,擾及京城地面……著宋慶督飭馬玉崑(宋慶年紀太大了)克日帶隊馳赴近京一帶,沿途實力剿捕,仍以嚴拿首犯解散脅從為要義!”

在過去很多的書中,慈禧的這道命令是很讓人看不懂的,剛剛命令武力阻截西摩爾軍,又要去“剿匪”,難道慈禧是想兩面受敵?或者老太太“玩弄權術,昏庸無道”,而慈禧的秘密其實從下一個舉動中就可以看出來。

慈禧又同時派出總理衙門的大臣許景澄、那桐(這兩位比較“親洋”)以及剛剛從直隸出差回京的軍機大臣、刑部尚書趙舒翹等,分頭前往各國公使館,希望能夠勸說和請求他們令西摩爾“退兵”——很顯然,西摩爾軍是公使叫來的,能退兵的也是公使。

這就是慈禧的秘密,她雖然責成裕祿等人,做好了“武力抗洋”的準備,但對於慈禧來說,這是萬不得已時才能進行的,是被逼上梁山的。裕祿的“動武”也只是萬不得已的情況,在慈禧內心的最深處,她還是不希望與洋人動武,她在盡最後一絲努力避免與洋人開戰,抓住最後一絲避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