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面是佛陀之音,一面是刀鋒政治(第3/7頁)

武則天之所以會傾力配合這場宏大的演出,是因為她擔心朝臣的不服和傳統觀念的阻礙,她比任何時候都需要輿論的幫助。

天莫大焉,天莫尊焉,天的示意是任何人都不可違背的。對帝王來說,上天的示意是最有力,也是最令人信服的。武則天巴不得能得到上天的“示意”,使自己榮登皇座蒙上一層“受命於天”的神秘色彩,成為一件理所當然的事。那樣的話,由不得天下人不信服。

武承嗣導演的這場戲正好符合她的心意,所以武則天才會借此機會興師動眾,大造輿論。

一時之間,“天授聖圖”成了朝野上下議論的話題。種種離奇的傳聞,蠱惑人心的說教,在不知不覺中編織成一張具有強大控制力的神秘網。

在這張網的籠罩之下,心存異議的朝臣變得越發沉默,傳統的舊觀念也失去了威力,人們的意識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奇異的改變:當皇帝不僅是男人們的事,女人照樣可以穿龍袍、戴皇冠。這是天意,天意是天然合理的。

東都洛陽陷入一種迷幻的氣氛,一邊是天意神授的佛陀之音,一邊是熾烈的恐怖政治。以來俊臣為首的酷吏嬉笑怒罵,皆成屠殺。武則天賦予酷吏隨意殺人的特權,使者在殺戮之際,用不著上報朝廷,也用不著與其他官員商量。

來氏集團的聲音,不僅只限於洛陽,甚至在遙遠的州郡,也能使人兩股戰戰。來俊臣的心腹王弘義帶著自鳴得意的口吻說:“我之文牒,有如狼毒野葛也。” 

載初元年(公元689年)七月,法明等十個僧人聯名向武則天進獻了一部《大雲經》。這部經書據說是後涼時曇無讖所翻譯,經文中有兩段講到了女人做皇帝的事。

一段經文如此寫道:“爾時眾中,有一天女,名曰凈光。佛告凈光天女言:‘……(汝)以是因緣,今得天身。舍是天形,即以女身,當王國土,得轉輪王……汝於爾時,實為菩薩。為化眾生,現受女身……’”

另一段經文寫道:“汝於爾時,實為菩薩。為化眾生,現受女身。……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閻浮提中,所有國土,悉來承奉,無拒違者。如是女王,未來之世,當得作佛。”

《大雲經》一經傳來,不少僧人爭相進行解釋。雲宣等九個僧人合撰了一部《大雲經疏》,對這兩段經文做了全方位的解讀,尤其是關鍵部分。

經書中所說的“即以女身,當王國土”,是說當今的聖母神皇即凈光天女下凡,佛讓她代替李唐皇族做皇帝,一統天下;經書上說的“女既承正,威伏天下,所有國土,悉來承奉,無違拒者”,是說大臣和百姓都應該向神皇盡忠,這樣方可子孫昌熾,闔家安樂,如果背叛為逆,縱使朝廷不誅,也是天理難容,必將自取滅亡。

《大雲經疏》中還有“火德王,王在止戈”和“武興聖教,國之大珍”之語。“止戈”就是“武”字。

經過僧人們的一番解讀,武則天上位就成了“叨承佛記”。世人這才頓悟,原來佛經裏的“女王”就是指當今的神皇,神皇乃菩薩“應世”,“假現”女身,實際上是男的,不但可以做王,還可以做佛。過去天竺無明國由女主繼承,現在大唐的皇權也非“聖母神皇”莫屬。

《大雲經》和雲宣和尚等人的注疏使武則天欣喜不已,親登皇位有了更加充分的理由。在當時社會中,佛教信仰在各個階層中相當普遍,“佛意”較之“天意”有著更為權威的力量。人們更加信服了,武則天在得到天的授意之後,又罩上了一層佛的靈光。

武則天非常感激《大雲經》的注疏者,無中生有是最好的文章。她下令各州都要建立大雲寺,各寺都要藏一部《大雲經》,由僧人升高座向百姓宣講。她還對雲宣和尚等人大加封賞,九人皆賜爵縣公,可與三品重臣相若。雲宣和尚等人也成了自古以來得到最高封賞的僧人。

既然得到天的“示意”,又聽聞佛的“預言”,武則天在輿論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登基上位只是一個時間問題。既然從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是佛教信徒,那麽,用佛教經典中的關於女子稱王的說法來證明改朝換代的合理性,便是最好不過的。

武則天早就與佛教有淵源,其母楊氏更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

在楊氏的影響下,武則天從小就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尤其是她當上皇後以後,曾經不止一次地向朝臣們提起自己與佛教的淵源,如“朕愛自幼齡,歸心彼岸”,“朕幼從釋教,夙慕皈依”。

不僅如此,武則天還在感業寺當了幾年尼姑。雖然她厭倦了感業寺青燈黃卷的生活,但對佛教的學說依然是比較相信的,從她的生活中可以找到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