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面是佛陀之音,一面是刀鋒政治(第4/7頁)

由此可見,武則天與佛教的關系,不能全看成是虛偽的利用,至少她應該算是半個佛教徒。

她對佛教中關於女子為王的說法,尤其是當時佛教信徒眾多的情況是十分清楚的。在沒有先例可循,從儒家、道家經典中又找不到改朝換代的理由時,勢必會利用佛教來制造輿論效果。

現在,武則天在朝堂已經掌握了近乎絕對的控制權;同時,她通過武氏家族以及長久效忠於她的將領們,控制著兩京的兵權;再加上來俊臣、侯思止等人的特務力量,她可以肆無忌憚地為所欲為。武則天專制的刀斧對準了一切政敵和所有對她可能造成威脅的人。宗室諸王是李唐王朝的支柱,是一批頑固地守護著李唐宗室的勢力。

朝堂內外傳播的那些流言使武則天陷入莫名的感傷,她以為,一個統治者的私生活是不應該被人臧否的,然而,朝臣們太關心她的私事了。李唐皇室諸人再也坐不住了,他們無法容忍武則天日益膨脹的野心。

武則天對李唐皇族早就懷有戒心。前些年,李敬業揚州叛亂時,武則天就曾經暗中派人監視過諸王。武則天認為,這些人斷然不會與她同心,一有風吹草動便很可能釀成禍亂。武則天無時無刻不在提防著他們,限制著他們手中的權力,並伺機予以鏟除。

當年太原起兵,唐高祖李淵借助宗族勢力為自己建立李唐攫取第一桶金。隨後初唐的統一戰爭中,領軍掛帥的也基本上是李唐皇室自己人。

大唐監國以來,已歷三代,宗室子弟大都封王。高祖二十二子,太宗十四子,他們已形成一支不容小覷的抱團勢力。宗室諸王中雖然不乏庸常之輩,但有才能的也不乏其人。

開國之後,天下局勢尚不明朗,李淵也是大封本家兄弟,用自己人來管理天下,廣封宗室數十人為郡王,李唐皇室權勢達到頂峰,很多人更是軍政大權集於一身。

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兄弟相殘,很多皇室成員卷入其中,因此遭到第一次大規模的清洗。

李世民即位以後,吸取教訓,削減皇室力量,加強君權。除了寥寥幾個做出特殊貢獻的李唐皇室成員被封王,大部分都被降為郡公,取消留京指標外放為刺史,讓他們遠離大唐帝國的政治核心。

也就是說國家把他們養起來,該吃的吃,該喝的喝,只要不給添亂,其他的都好說。 

高宗時代,長孫無忌為了鞏固高宗的皇位,剛執政就連殺幾個親王,一度造成李唐皇室人心惶惶。高宗的親哥哥蔣王李惲被人誣告謀反,竟然連吭都不吭一聲,就自殺了。

經過燕王李忠案、章懷太子案等一輪又一輪的清洗,到了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李唐皇族在帝國權力系統中的活躍分子已經所剩無幾。 

高祖二十二子尚存四人: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霍王李元軌、舒王李元名。 

太宗十四子尚存二人:越王李貞、紀王李慎。 

高宗八子之中,武則天親生的死了兩個,還有兩個在囚禁中。然後就只剩下李上金和李素節這兩個早已被折騰得半死不活的庶子了。皇族親王也就只剩下這八個人以及他們的子嗣了。 

武則天親政之後,本著表面上過得去,暗地裏狠折騰的原則對待李唐皇室成員。先是將其全部尊為三師三公,但卻剝奪他們的實際權力,同時將其頻頻調動,不讓他們在一個地方做刺史太久。不光如此,武則天還安插了一些特務一天到晚監視他們的一舉一動。

李敬業拉大旗造反的時候,武承嗣曾經向武則天進言,找機會把李唐皇室好好清洗清洗,不聽話的該殺就殺,該貶就貶。武則天沒有聽從他的意見,條件還不成熟,這麽做會失去人心。

隨著武則天將手中權力一步步收緊,就連有功的李唐皇室成員也被她一腳踢開。比如說,平叛李敬業的李孝逸,就被武則天當作一次性抹布用完後就隨手丟棄。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李孝逸被流放嶺南而死。

武則天的所做所言無不在傳遞一種信號:李唐皇室的時代正在走向頹勢。

武承嗣的建言,皇室成員不可能沒有耳聞,這讓他們惶惶不可終日,他們恨不得改名易姓。山雨欲來風滿樓,韓王李元嘉之子李撰與越王李貞之子李沖開始四下串聯,相約京城之外的李姓皇族共圖義舉。 

體內流淌著皇族的血,想洗刷都洗刷不掉。李唐皇室成員早就對武則天當權心生不滿,在武則天剛剛臨朝稱制之際,他們就私下相互勾連,蠢蠢欲動。

由於武則天采取了預防叛亂的措施,給他們升了官銜,加之高宗剛剛過世,正在辦理後事,他們才沒有行動。

後來李敬業起兵,他們只是隔岸觀火。之所以沒有參與其中,是因為他們看到了李敬業別有用心。李敬業敗亡後,他們又懾於武則天的勢力過於強大,暫時減少了串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