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 “九一八”沈陽霹靂(第2/6頁)

曉垣先生有八十余歲老母及太太兒女在武昌,此次閑談中曾提起,如何囑咐太太,如何拜托朋友,老母有萬一,臨時如何處理等語。膺白和我知他平日事母之狀,甚同情他的遠來做客之意。九月十八日之晨正在早餐,傭人送進由武昌來致李先生電報說:“母病速回。”他立刻準備動身,膺白立刻為張羅車轎,為欲趕上最早的赴鄂江輪,電滬請嶽軍先生代定當夜赴京的車票,準備到京可以立刻上船。故嶽軍先生十九日之電,我們都以為是報告李先生的行程。我譯電至“日軍在沈陽”,已惶恐萬狀,看完全文,與膺白相對,欲哭無淚。

自濟南慘案以後,膺白不願見日本人,尤避外交官與軍人。松井石根、芳澤謙吉等赴歐過滬,均托人來約,只談友誼不談政治,膺白都婉辭。佐分利貞男為日本人中對東亞看法最與膺白接近之人,濟案後出使中國,實其文人含補救之意,一再要求晤談,膺白均卻之;最後請到杭州靈隱寺相見,膺白亦未肯下山。佐氏之死,膺白日記曰:

十八年十一月廿九日日本駐華公使佐分利貞男氏本晨在箱根富士屋旅館自殺。予與佐氏多年知好,深知其對東亞有極大之抱負,對中國有極熱烈之同情。方為中日關系前途慶。未發表駐華以前,今關(壽麿,日本名漢學家)君曾來莫幹山訪余交換意見,余力主佐分利君繼芳澤來華,今竟以自殺聞。余腦海中一種沖動真是無可形容,聞彼自前年喪妻後,即皈依佛法,佛必有以渡君也。

十八年十二月廿八日重光(葵)歷述經過,最後對小幡使華問題要求有所轉圜,完其面目,予允間接傳述,不能負責。(佐氏死,日方擬以小幡繼任,小幡系交涉“廿一條”之人,故中國不予同意。)民十四,予與佐分利及重光遊北京西山,乘驢入城,重光不善騎,每每落後,不料佐君已成隔世。

小幡使華未成,中國未擴大其事而不接受,是近年中國理勝的一事。重光葵繼任公使,雖具體而微,然其本國,武人益擡頭。中國方面對日本不注意,對東北邊疆亦不注意。

我補述一點膺白在莫幹山與政府的關系。幾次征召他都沒有接受,只有一件導淮的事,他雖不就,而贊成其事。北伐完成,南京開編遣會議後,擬以所遣散的兵士致力導淮。組織導淮委員會,蔣先生為導淮委員會委員長,膺白為副委員長。蔣先生說因事關軍旅不得不自居其名,請膺白為其實。與馮煥章、楊暢卿、張嶽軍正面側面來電或派人速駕。膺白有不得已之苦衷。節錄以下幾段日記:

十八年一月十六日李儀祉(協,水利專家)兄來談導淮事,有“淮水易治,人心難治,真專家不多,半專家太多。水是活物,局部形勢變更,全部均有變化,不能拘執一說”。實為針針見血之談。

十八年一月廿一日宋子文君來,請其轉達蔣先生,在三次代表大會中須設法規定幾條法源,使政府得依法產生,一可以定人心,二可以絕惡例,蓋政府能有一定之時間性,則萬事始可著手,且以民元先制約法為例。

十八年一月廿三日市黨部常務委員冷欣介紹曹樹銘來談導淮。予以“經費”“計劃”二項,本可大可小,並不在意,所以不決然擔任者:(一)政治變更,機關即根本易人,近年惡例,將至一事不能辦。(二)數萬工人統率不易,萬一工會再去指導?

膺白不就之電,當時立刻復出。六月間該會成立,蔣先生又來電,他下山赴京,俟蔣先生就職而歸。日記如下:

十八年六月十六日晨七時抵寧,嶽弟來接站,下榻鼓樓頭條巷一號。十時頃介弟來訪,午後偕嶽弟同遊陵園,答訪介弟。四時半介弟又來寓,詳談導淮計劃及述我不能就職之理由。總之,此事實屬國計民生均有益處之根本建設事業,予極端贊成,惟非所素學,且在此環境下,雅不願再掛任何名義也。

這年的一月廿四日,一個曾在日使館任事,後在奉天辦新聞事業的文訪蘇(宗淑)君,由東北到滬,來訪膺白。我家昔在天津時,此君曾來談過,系東京青年會幹事馬伯援君介紹。馬君雖熱心宗教,然對日本社會和政治情形,相當留心。文訪蘇君這日報告東三省情形極詳盡,膺白錄在日記,我今摘要如下:

(一)日本對東三省拓殖,從前只注意外交軍事,二十年中移民不過二十萬,今則沿鐵道附屬地,水道住屋路政均大致完備,鼓勵移民久居,並獎勵朝鮮移民。鮮人在日本在朝鮮均受虐待,而向東三省移殖,則不獨舟車得補助便利,亦享受領事裁判員特權。(二)日本對滿蒙鐵道網勢在必成,從前五路要求,規模太大,招中國反對,列強嫉視,今取斷斷續續短距離之路(如吉〔林〕、敦〔化〕路等),有事時,用輕便方法,一聯貫即達其本來目的。(三)內地雜居由不良中國人代為購地,植棉牧羊造林,片段告成,始行揭曉,當局懾於日威,亦無可如何。近更在新邱購地,為新邱煤礦計,該地礦質雖遜於撫順,量實百年不盡雲。(四)日人在奉天有特務部,主其事者有秦少將,勾結要津,津貼中下級職員。某要人曾掛名教長,而其住宅即系日人所送。(五)日人荒部少佐,曾充模範團團長,易名黃慕,入中國籍。及張作霖被炸,在灤州一帶黃慕力勸張學良殺楊麟閣(宇霆),張不從,黃憤而辭職,仍用荒部名往大連去矣,故當時滬報有楊在小山被殺之說。(六)至麟閣被殺原因甚復雜。小張自父死後,揮霍無度,欲提用鐵路及兵工廠之款,而楊、常(蔭槐)均不予通融。楊管理兵工廠,常管理鐵路;當張作霖在日,經數年經營,完成打通(打虎山至通遼)鐵路;此路與日人之南滿路平行,可由京奉直達齊齊哈爾,故大招日人之忌。楊、常自身亦欠檢點,生活較奢。楊大唱開放主義,謂欲保全東三省,惟有對內開放,對外開放;對內廣攬各省人才,對外聯絡英美以牽制日本;前者招舊派之反對,後者招日本之反感。(七)楊、常既死,當局年少多欲,而田中西進政策日進不已,東三省在今日實可謂危機四伏,一觸即發。田中去年炸死張作霖,本有整個計劃,意在解決滿蒙問題,只因時機未準確,此一年中,田中之對華政策可謂一無成就,若明年議會開時再無成績,則軍閥政治命運將終。聞其毒計:在本年中,中國政局如起糾紛,全部或局部有戰事時,彼將借口保僑,占領奉天,此則我當局不能不警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