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世界主義色彩的朝代(第2/3頁)

中國的造紙術後來又從這裏傳入了歐洲,極大地推動了西方文明的發展。唐朝後期,火藥的主要成分——硝,也傳入阿拉伯。阿拉伯人稱之為“中國雪”。與此同時,阿拉伯的天文、歷法、數學、建築、醫學也對唐朝產生了一定影響。阿拉伯的醫學是近代歐洲醫學的基礎,而其外科醫術就是在這時候傳入了中國。

7世紀中葉,波斯為大食所滅,波斯王卑路斯及其子泥涅斯,先後定居長安,客死唐朝。當時許多波斯商人也流亡到了唐朝,紛紛在中國落戶。長安、洛陽、揚州、廣州等地都有波斯商人開設的“胡店”,以經營寶石、珊瑚、瑪瑙、香料、藥材馳名。通過貿易活動,波斯的菠菜、波斯棗傳入唐朝,而唐朝的絲綢、瓷器、紙張也傳入了波斯。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在當時統稱天竺。唐初,中天竺的戒日王征服了五天竺,統一了印度半島,隨即遣使與唐通好。從此,天竺與唐朝的貿易往來日益頻繁。印度半島東西兩岸常有唐朝商船泊港,天竺商船也到廣州、泉州進行貿易。唐朝輸往天竺的商品有麝香、纻絲、色絹、瓷器、銅錢;從天竺輸入的物品有寶石、珍珠、棉布、胡椒。中國的紙和造紙術傳入印度,從此結束了印度用白樺樹皮和貝葉寫字的時代。唐太宗也派人到中天竺學習制糖技術,據說學成歸國後制出的糖,其顏色和味道比印度原產的還好。

由於佛教經典的翻譯,在唐朝產生了與佛教密切相關的變文。敦煌、雲崗、麥積山、洛陽龍門石窟的壁畫、雕塑,都受到印度北部犍陀羅藝術風格的影響。此外,天竺的天文、歷法、醫學、音韻學、音樂、舞蹈、繪畫、建築,都對唐朝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唐朝“十部樂”中便有天竺樂,舞蹈中也有天竺舞成分。

唐初,在朝鮮半島上,高麗、百濟、新羅三國鼎立,都同唐朝有所往來。高宗時期,唐朝先後出兵平定了百濟和高麗,新羅遂於公元675年統一了朝鮮半島,此後與唐朝的關系進一步發展,貿易往來十分頻繁。新羅商人運至唐朝的牛黃、人參、海豹皮、朝霞、金、銀等物,占唐朝進口物品的首位。他們同時也從中國帶回絲綢、瓷器、茶葉、書籍等物品。

新羅曾派遣大批留學生到長安學習,在唐朝的外國留學生,數量最多的就是新羅人。唐文宗開成五年(公元840年),學成歸國的新羅學生一次就有一百零五人。不少新羅學生還參加唐朝的進士科考,中舉後就留在唐朝為官。

從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起,新羅就相繼設立醫學、天文、漏刻博士,專門研究唐朝的醫學、天文、歷法。公元675年,新羅開始采用唐朝歷法。8世紀中葉,新羅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改革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行政機構。唐德宗貞元四年(公元788年),新羅采用了科舉考試制度選拔官吏,以《左傳》、《禮記》、《孝經》為主考科目,此外又根據《唐律》改訂了《刑律》。新羅原來沒有文字,7世紀中葉,新羅學者薛聰創造了“吏讀”法,用漢字作音符來標注朝鮮語的助詞、助動詞等,幫助閱讀漢文,推動了文化的普及和發展。唐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新羅使者帶回了茶葉種子,開始種茶。唐末五代,雕版印刷術傳入新羅。(參見施建中主編《中國古代史·下冊》)

有唐一朝,與中國交往最為密切、受唐朝影響最大的國家,當屬日本。

當時的日本仍處於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時期,對大唐繁榮昌盛的文化和發達的物質文明無比向往,高度崇拜。日本人迫切希望能過上“像漢人那樣燦爛的文化生活”,於是不斷向中國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學問僧。從唐太宗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到唐昭宗乾寧元年(公元894年)的264年間,日本先後派出遣唐使13次,派船迎送唐朝使者6次,共計19次,其中實際到達長安為15次。唐初,遣唐使團不超過200人,可從8世紀初起,人數已多達550人以上。

遣唐使給唐朝帶來了珍珠絹、琥珀、瑪瑙、水織絁等貴重禮品。唐朝回贈高級絲織品、瓷器、樂器、文化典籍。遣唐使團將中國的典章制度、天文、歷法、文學、書法、宗教、音樂、美術、舞蹈、醫學、建築、雕刻、工藝美術、生產技術、生活習俗帶到日本,推動了日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的全面發展,對日本社會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日本留學生中最知名的是吉備真備,學問僧最知名的是空海。吉備真備回國後,用漢字楷體偏旁創造了片假名,學問僧空海不僅將中國大乘佛教的密宗學說帶回了日本,而且用漢字草體偏旁創造了平假名,使日本文化逐漸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參見施建中主編《中國古代史·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