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第3/17頁)

鄧、孫求之不得,便自願調離山西,前往山東。

與鄧錫侯在華清池談話的那個軍事聯絡組,其主要任務就是聯系第二十二集團軍,也包括延安和八路軍。這次會面結束,聯絡組移駐鄭州,李家鈺及其參謀長、鄧錫侯的參謀長都來到鄭州,再次催促聯絡組致意劉湘:“願歸還第七戰區建制,由甫公統一指揮。”

1937年12月25日,聯絡組負責人一行乘火車到達漢口,在萬國醫院病房內向劉湘進行了報告。

劉湘聽後低下了頭,眼睛看著地板,沉思半晌才說:“你們代我向他們問候,就說他們的情況和苦衷我都清楚,希望他們各自保重,掌控好自己的部隊。集中使用問題是大家的心願,我已經請求過了,還要繼續請求……”

對於劉湘來說,把北方川軍收回第七戰區只能是第二步,第一步還是如何確保自己的老巢不被攻破。

早在南京淪陷之前,南京國民政府就已遷至重慶,蔣介石及其軍委會雖尚在武漢,但入川也是遲早的事,從劉湘到他的幕僚都有了一種“鳩占鵲巢”的危機感。

在德國醫生的診治下,劉湘的病情逐漸穩定下來,回川的心情也變得急切起來,他電告成都,讓派飛機來接他回去。

這可不是“爛飛機”,是讓李宗仁、白崇禧代購的一架新式飛機,名叫“飛速號”,機如其名,在川軍所擁有的飛機中速度最快。

可惜的是,“飛速號”從重慶起飛後,突然爆炸墜毀了。

不能坐飛機,只好坐輪船,可這樣時間就延長了,還沒走到四川,就免不了引起輿論的關注。

劉湘就怕輿論的關注。

想當初川軍出川時,何等的雄赳赳氣昂昂,那是非得在國人面前打上一場大勝仗不可的。但結果是先在南京保衛戰中退卻,再失利於廣德泗安,直至退縮淮南,這個樣子回去,若讓媒體盯住,實在是很沒面子。

當然還有前線川軍,劉湘也始終放心不下,他都恨不得親自跑去淮南進行掌控呢。基於這些顧慮,此後探病時,只要有人勸他回川養病,劉湘便立刻截住不讓說下去。

鐘體乾等人追隨劉湘多年,哪能猜不透其中緣故。經過商議,他們在成都定下一計,並派喬毅夫飛至漢口與劉湘具體協商。

喬毅夫剛到漢口不久,就傳來了一個令劉湘君臣大吃一驚的消息。

1938年元旦,軍委會武昌行營發出命令,將原由劉湘兼的“第二十三集團軍總司令”一職正式授予唐式遵。

劉湘陣營事前對此一無所知。劉湘的一位幕僚聞訊當場暴跳如雷:“咋咯,蔣介石要動手啦,唐二瘟這個家夥想做啥?”

劉湘自己也驚駭不已。握槍杆子的人,最怕別人在軍隊裏挖他的墻腳,何況是唐式遵這樣舉足輕重的人物。想不到“二瘟”還真的經不住“誘惑”,做出了“賣主求榮”的事,頓時劉湘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他很難過地說:“子晉(唐式遵的字)要幹,說一聲嘛,由我們報上去多好。”

傅常還有些不相信:“恐怕這未必出於子晉的本意吧。”

喬毅夫則在一旁嘿嘿冷笑:“其實甫公兼不兼總司令都是那麽回事,沒什麽了不得。我們一個命令過去,他唐式遵不動下面照樣動,有啥關系。”

喬毅夫所說的,正是鐘體乾所定之計,或可名之為“釜底抽薪”。

在喬毅夫向劉湘備述“釜底抽薪”的各個步驟後,劉湘點點頭:“哦,總要有個辦法”。

釜底抽薪,是要抽鍋底下的柴火,但如果能直接把柴火上面的那口鍋給端掉,豈不是更省事?

傅常是主張直接端鍋的,劉湘便寫了一封密令交給他,讓他以慰勞唐部為名前去淮南,見機行事,將唐式遵予以撤換。

傅常素來是“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喜歡放大炮的是他,膽小畏難的也是他。到前線後,一看唐式遵那氣勢,早非昔日“二瘟”可比,他便害怕起來:一旦我宣布密令,唐式遵不接受事小,會不會大發雷霆,要了我的腦袋啊?

越想越怕,傅常當下連密令都不敢留在身邊,深夜拿出來焚毀了事,然後一溜煙跑回了漢口。

傅常碰了壁,劉湘才決定采用“釜底抽薪”。

他任命戰區參謀處長周從化為集團軍代理參謀長,表面上是說怕唐式遵指揮能力薄弱,讓周從化予以協助,其實是一面監視唐式遵,一面暗中執行“釜底抽薪”計劃。

周從化負責在前線穿針引線,他聯系了被認為最可靠的幾個師旅長,見面第一個問題就是:“你們願不願意甫公回川養病?”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周從化就要求對方像加入武德勵進會那樣,賭咒發誓,寫下誓約交給劉湘。

這實際上是在撤換唐式遵不得的前提下,利用部屬架空唐式遵,以便逼他執行劉湘的命令和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