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無聲的戰爭

晏陽初:生於四川省巴中市。平民教育家和鄉村建設家,他所推行的平民教育運動和鄉村建設在全世界都有很大影響。

康澤:生於四川省安嶽縣。復興社創始人兼頭目之一,時任“委員長行營參謀團”政訓處處長、“軍委會別動總隊”總隊長。

楊永泰:生於廣東省茂名市。蔣介石首席智囊,新政學系巨擘。

張瀾:生於四川省西充縣。著名教育家和民主人士,在四川朝野擁有較高聲望。

傅常:生於四川省潼南縣。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時任第二十一軍參謀長,為劉湘的重要幕僚。

喬毅夫:生於四川省綿竹市。畢業於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劉湘的駐省外代表及重要幕僚。

熊式輝:生於江西省安義縣。先後畢業於保定軍校第二期、日本陸軍大學中國班,系新政學系三巨頭之一。

陳濟棠:客家人,曾長時間主政廣東,有“南天王”之稱,為兩廣事變的主要發起人。

賀國光:生於湖北省蒲圻市。蔣介石的重要幕僚,先後任“委員長行營參謀團”主任、重慶行營副主任兼參謀長。

馮玉祥:字煥章,生於安徽巢縣。西北軍的創始人。

時間推回到1935年2月10日,劉湘在重慶正式成立四川省政府。

在此之前,劉湘通過組織土城、敘永二戰,成功地將中央紅軍阻於四川境外,個人威信也迅速回升。

省府一成立,劉湘馬上通電川中各大諸侯,要他們立即交出防區,以“贊助四川統一”。至於防區部隊的軍餉,改由劉湘發放,不足之數,再由南京政府撥給。

這是以蔣介石的寶劍在號令群雄,也就是所謂的“挾天下以令諸侯”。三天之後,鄧錫侯識時務者為俊傑,首先復電贊成,其他諸侯見搪不過去,也只得陸續跟進,先後將防區全部交出。

雖然收回了防區,但因防區的縣長、征收局長系由原諸侯委用,所以仍有藕斷絲連之虞。劉湘一不作二不休,以“川政統一”為號召,引入互調方式,即將甲防區的公務員調到乙防區,乙防區調到丙防區,使其逐漸脫離舊的附庸關系。

對防區公務員,劉湘也不全部留用,而是秉持用人公開的原則,在省府內設置公務員資格審查委員會,通過這一獨立機構進行資歷審查,有真材實料的才頒發聘用證書,不合格的一律淘汰。

這是劉湘在川政中使用最妙的手法之一。防區時代,諸侯們任用官員,或者漫不經心,或者用人唯親,那些縣長和征收局長,往往不是家族子弟,便是裙帶關系,再不然也是保薦的親信,導致巴蜀大地貪汙橫行、民不聊生,劉湘這一刀,可算是砍中了七寸。

當然接下來還有難題。

需要解決的難題,仍然是人。

一方面空出來的崗位需要新手接替,否則不敷使用,另一方面爭相舉薦的各種關系戶也紛至沓來,劉湘應付起來頗感頭疼,於是他決定將“新政”繼續推向深入,以此揭開了“七訓”的序幕。

“七訓”中的第一個措施就是開辦縣訓、財訓,具體來說就是籌辦縣政人員、財政人員訓練班,對社會青年實行公開招收,集中訓練,以此廣納人才。

接著劉湘又將全川劃分為十八個督察專員區,以督察專員來分區監督各縣政務。

統一四川,結束為禍甚烈的防區制,是劉湘一生中最為川人稱道的業績之一。從此四川不僅告別諸侯混戰,而且社會生活的各方面也逐漸走向規範有序。

在防區時代,由各個諸侯自行征收田賦,這些人撥到碗裏就是菜,征一年田賦不多見,大多要征到六七年至八九年,也就是把幾年後的田賦都給提前預支了。冬瓜田頌堯因為地少兵多,竟然已預征到了30年以後。

劉湘改為一年四征,盡管田賦總額仍大大高於前清,但總算把野馬脖子上的韁繩給拉住了。

防區時代的另一大弊端是關卡林立,諸侯們拿商民當唐僧肉,想割就割,想割幾塊就割幾塊,這些都被劉湘采取的一稅制所替代。

至此,劉湘在川中的聲譽達到了頂點。

人心情一好,談什麽都有興致。有一天,劉湘主動跟謀士鄧漢祥擺起龍門陣,聊起了三國。

聊的還是煮酒論英雄那段,曹操拍著劉備的肩膀:“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湘興高采烈地說:“現在就四川而言,講句不客氣的話,還就我和幺叔這二劉可稱英雄了。”

雖然劉湘早就以現代劉備自許,但在外人面前,他從來都保持著謙卑和低調,極少講“不客氣的話”。而他這人一旦不謙虛,就表明心情特別愉悅,將對著真人吐真言了。

二劉孰優孰劣,劉湘的分析是:“劉自乾(劉文輝的字)感覺敏銳,遇事可以立刻決定辦法,缺點是容易動搖,不能貫徹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