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6/13頁)

單人獨騎沒有用,劉湘就派了一個旅常駐成都,專門看著成都兵工廠。工廠日夜加班加點,槍彈一下生產線,馬上往重慶押運。

成都方面一著急,竟然不惜動用武力制止起運。雙方火藥味十分濃厚,眼看著扔根火柴就能爆炸,劉湘不得不下令那個旅原樣撤回。

正是因為關系太過緊張,前去湖南策動聯省自治的熊克武才會答應“援鄂”,認為這樣可以便於川軍向外擴展,對四川內部的矛盾也能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

熊克武要“援鄂”,光靠他的一軍不行,必須借助於劉湘的力量。劉湘則認為,以後可以同他爭四川的,也就一個熊克武,如果熊克武借去了兵,並在湖北立住了腳,回過頭再打他,那豈不是虧大了?

因此,劉湘在同意出兵的同時,提出了一個條件,即必須由他兼任援鄂總司令。就這個條件,著實難住了熊克武,以致遲疑不決,很晚才拍板下來。川軍之所以出兵較晚,這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要是“援鄂”之役贏了,就不用多說了,反正有了好處,就看如何分配。偏偏又打敗了,雖然後面弄到了個川鹽運銷湖北的條款,可與當初的目標相比,畢竟只是小頭。

這下有得互相埋怨了,一軍怪二軍無能,二軍罵一軍軟蛋,本來就脆弱不堪的夥伴信賴關系蕩然無存。撤退時原來好好的路線也不走了,大家情願走那種人跡罕至、鳥不生蛋的地方,以免遭到“暗算”。

謹慎是必要的,因為劉湘真的想“暗算”對方。吳佩孚臨走時,任命孫傳芳為長江上遊總司令,常駐宜昌。劉湘派代表與孫傳芳協商,雙方簽訂了一份聯防密約,大意為,如果孫傳芳受攻擊,劉湘就拔刀相助,反過來一樣,假使劉湘在川中被圍攻,孫傳芳也不能坐視不顧。

依二軍的實力,誰吃飽飯沒事做,會去主動惹劉湘。說來說去,他還是想先打別人的主意,具體來說,矛頭就是沖著一軍去的。

沒辦法,本來說要矛盾外移的,移來移去沒移成,矛盾還擴大了,不打待何時?

為了能夠穩操勝券,劉湘的謀士獻計,讓他以“四川總司令”的身份下令,將一軍的一個混成旅以“援陜”的名義調到川省以外,以便分散其兵力。

劉湘依計而行,不料正是這個所謂的“妙計”壞了事。

熊克武意識到對方要出手了。此時他又風聞劉湘與孫傳芳秘密聯絡,並可能已結成同盟。

一軍在實力上本就不及二軍,再抽去主力旅,孫傳芳又攙和進來,一打的話,完全沒有勝算啊。

隨便換一個人,此刻雙腿可能早就發軟了,但是“難搞”的熊克武卻氣定神閑,而且他已把所有算盤珠子都給撥好了。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劉湘,我得讓你知道一下,什麽叫姜是老的辣。

早在熊克武第一次趕走劉存厚,擔任四川督軍時,由於駐川的滇黔軍帶頭把持防區,控制稅收,導致熊克武收不到什麽錢,可那麽多軍隊又都需要發餉,怎麽辦?只能制定防區制,就地劃餉,即你的軍隊駐紮在哪裏,就從哪裏的稅收裏面切出軍餉部分,然後照劃出給你。

起初是就地劃餉,漸漸演變為就地籌餉,各路川軍從此各有各的地盤,儼然成為大小諸侯,熊克武和劉湘只是這些諸侯裏面最大的兩支而已。

熊克武以前當家時,對割據一方的中小諸侯們非常頭疼,現在不當家了,他倒一下子對它們起了好感。

因為可以拿來做棋子。

照例,熊克武本人不能出面,出面的是但懋辛。但懋辛一面質問劉湘,為什麽要“援陜”,究竟有何根據,一面密告各諸侯,說劉湘志在消滅第一軍。

如果諸侯們對此滿不在乎的話,他會接著告訴你:連第一軍這麽大的店面都要被迫關張,你覺得你們那小店面還生存得下去嗎?

就是後面這句話,讓大夥坐不住了,傳言中姓劉的要統一四川,是不是真的啊?

諸侯們紛紛給劉湘發電質疑,劉湘應接不暇,狼狽不堪。

知道所有這一切,都是熊克武和但懋辛暗中搗的鬼。解鈴還須系鈴人,劉湘只得邀請但懋辛來重慶一敘。

劉湘原先認為但懋辛可能會找這個那個借口,賴著不肯來,就算來,也得擺足架子,給他一個難堪。沒想到但懋辛欣然而至,並且說的全都是替他著想的體己話。

但懋辛對劉湘說:“你不要聽你身邊那些狗頭軍師的話,以為把我的第一軍滅掉,就可以一了百了。你得知道,你可是一省之長,倘若無緣無故出手打第一軍,唇亡齒寒,各軍必然人人自危,都要同情那被打之人,這樣一來你是吃不消的。”

劉湘已經吃不消了。他原先確實只想到第一軍是他統一四川的最大障礙,沒想到背後障礙還有這麽多,哪裏是一個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