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7/13頁)

事到如今,就必須賠著笑臉,央求但懋辛去安撫諸侯了。

劉湘笑,但懋辛不笑。

“不管你信不信得過我,有一句實話,我一定得講出來:這些諸侯全是四川的禍害啊!”

此語讓劉湘猛吃一驚,什麽意思?

但懋辛很認真地問劉湘:“川省為什麽一直不得安定?”

不等劉湘回答,他自問自答道:“沒有別的原因,唯一的原因,就是兵多,大大小小的諸侯太多了。這些家夥有防區就有軍費,有軍費就不斷擴軍,擴了軍就不把省政府放在眼裏,如此川省怎麽可能會安定呢?”

但懋辛所說的“這些家夥”,當然不包括他和劉湘。

劉湘聽到瞠目結舌。對但懋辛的這番表白,他不僅認同,而且堅信這就是熊克武和但懋辛的真實想法。

劉湘著急要消滅第一軍,那是真把熊克武當對手的,而且是唯一能跟他競爭的對手。這就仿佛曹操在煮酒論英雄時,對劉備說的那句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如果不是他劉湘統一四川,就是熊克武要統一四川,自然他想到的,熊克武也會想到,他認為的障礙,熊克武也會認為是障礙。

劉湘對著但懋辛撫掌叫好:“你說得太對了,可是有什麽辦法保證川省安定呢?”

這話的意思是你有什麽辦法,可以把那些煩人的諸侯擺平呢?

但懋辛說了兩個字,聽完之後,劉湘的眉頭緊鎖了起來。這兩個字是:裁軍!

僅僅兩個字,操作難度卻大到沒邊。當年羅佩金垮台,直接原因即來自於裁軍,那時候的川軍,不過才五個師。如今卻有十個師、九個混成旅、一個川邊軍、一個邊防軍,編制差不多是原來的四到五倍,怎麽個裁法?

但懋辛倒是成竹在胸:“難度是不小。無論一軍二軍,假使要單獨搞定的話,都有如登天。不過如果我們能夠誠意合作,則並非難事。”

劉湘豎起了耳朵。

但懋辛的方案是,由一軍二軍帶頭做榜樣,先從本部裁,再督促各軍裁。

“到時候,諸侯們誰敢抗拒不遵?如果抗拒不遵,正好給我們借口,聯起手來進行修理,所謂殺雞給猴看,裁軍不難推行。”

聽說這第一刀先要切在自己的肉上,劉湘不免有些猶豫。

但懋辛看出了劉湘的心思:“別說你肉疼,我也肉疼啊。可是退一步想想,你不裁軍,用武力統一的話,軍隊數量只會越打越多,更加不能解決問題。”

劉湘越聽越覺得有理,尤其但懋辛最後總結的一句話更能撥動他的心弦:“如果你我合作,相信統一後川省必能自強,到時如形勢許可,我們還可以問鼎中原哩。”

那不正是他劉湘的理想嗎,當然了,要是真的有問鼎中原的那一天,熊克武、但懋辛可能早就被他滅掉了,還有什麽一起?不過在此之前,為了解決各個防區有如蟻群一般的諸侯,的確得以大局為重,實行強強聯手才行。

說幹就幹,劉湘馬上坐下來跟但懋辛商量裁軍的具體辦法,議定之後,兩人相約絕對保密,誰都不許向外走漏一點風聲。

劉但二人是在密室商議這一切的。等劉湘走出密室,外面等著他的那些“狗頭軍師”都圍攏過來,這些人眾口一詞,都主張將但懋辛就地扣留於重慶,然後趁第一軍群龍無首之時,立即出兵襲擊,如此可一舉消滅第一軍。

劉湘哪裏肯答應。直到離開重慶,但懋辛身上一根毫毛也沒少,劉湘的幕僚們則頓足捶胸,以為失去了一個擒賊先擒王的大好機會。

你們遺憾這個,嘆息那個,是不知道內幕啊,劉湘只覺得好笑。

在他和但懋辛的秘密約定中,裁軍的第一個步驟是一二軍各裁一旅,為諸侯們帶頭,而且但懋辛的姿態很高,主動提出先裁第一軍的獨立旅。

人家這樣誠懇,我又向來是“仁義之君”,又怎好去行那“不義之事”呢?

按照既定程序,劉湘先發布命令,將但懋辛答應的那個獨立旅調往指定地點,然後他就一心等著但懋辛自己率兵去執行繳械任務。

獨立旅收到命令,開過去了,但懋辛卻遲遲不動。劉湘還以為是但懋辛忘記了,又專門發了個電報過去,催他快點啟動。

不料但懋辛竟然含含糊糊、支支吾吾,似乎完全忘記了有密約那回事,始終遷延不進。

劉湘更納悶了,發電報去問他為什麽還不動身。

但懋辛回電了,他把責任都推在劉湘身上,說是劉湘先故意泄漏密約,想把裁掉的那個獨立旅並到第二軍裏面去。

“看來你還是蓄意要解決第一軍,恕我不能奉陪,不能再跟你玩下去了。”

劉湘莫名其妙。自從但懋辛走後,他基本上是守口如瓶,連身邊的幕僚謀士都被蒙在鼓裏,怎麽可能泄漏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