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竹籃打水一場空(第5/13頁)

抹幹眼淚後的劉湘馬上露出沙場梟雄的本色。當滇軍後撤,組織防線攔截時,他親赴前線指揮,下令將所有山炮集中於一點進行猛烈轟擊。

滇軍防線被打開了一個致命缺口,川軍立刻蜂擁而入,滇軍由此一潰千裏。

在“驅滇”之戰中,劉湘居功第一,熊克武、劉存厚都得往後排。劉存厚尚自我感覺良好,傻乎乎地什麽都不知道,熊克武卻早已掂出了劉湘的分量,戰爭尚在進行中,他就曾通過但懋辛告訴劉湘,說想讓位於他。

劉湘回答:“等打完了仗再說吧。”

熊克武說要讓位給劉湘,那是為了加大自己的砝碼,以便對付劉存厚,講穿了不過是一句連他自己都不信的謊話。

“驅滇”之戰結束,熊克武和劉湘之間尚隔一個劉存厚,等兩人合力將劉存厚推倒,一山不容二虎的矛盾就開始變得尖銳起來。熊克武的第一軍由原蜀軍和新老第五師發展而成,軍官以“九人團”為核心,其中有相當多的人是同盟會員和國民黨員,外界稱之為“一軍系”。

一軍系和速成系,猶如江湖上的兩大幫派,而以一軍為代表的新川軍,與以二軍為代表的老川軍,也是整日裏互相猜忌,明爭暗鬥。

江湖規矩,不到最後一刻,大家都不會鬧到拔刀互砍的程度,只會按照各自擁有的籌碼來討價還價。眼看一軍從實力上要壓過二軍了,熊克武便授意各軍,公推劉湘為四川總司令兼省長。

這一招從政治策略上說,也叫以退為進。從名義上看,熊克武早已辭去督軍,其實仍在幕後操縱著新川軍。

如今大家換了位置,新川軍去了成都,重慶反而成為了老川軍的基地,劉湘這個“四川總司令”,能指揮的仍然只是他的二軍,至於“省長”,也就管管重慶這一帶。

覺得委屈吧,很委屈,可你還說不出口——人熊克武都“下野”了,讓你當省長,還要怎樣?

經過這麽多年的升沉榮辱,熊克武早已從一個熱血的革命黨人轉變成冷血的政壇高手,一招一式,直讓劉湘、劉存厚這些準備接劉備班的“新人”看到瞠目結舌。

劉湘履任省長,要到省會所在地的成都就職才符合規定,熊克武也來電邀請劉湘前去赴任。

成都現在是熊克武的勢力範圍,究竟去還是不去,劉湘拿不定主意,便召集了一班幕僚進行商議。

有人說,重慶是老川軍的事業基地,如果去成都的話,就會遠離基地,受人控制。

還有人則直截了當地說:“別看熊克武表面下野了,但你如果和他同住成都,他一定會倚老賣老,什麽都得幹涉。你要是不聽?老川軍遠在重慶,到時只會叫天天不應,喚地地不靈。”

劉湘聽後倒吸了一口涼氣,連連點頭:“熊克武太厲害了,我搞不過他。依諸君之見,我不去成都了,就在重慶上任。”

這樣的省長,有跟沒有幾乎是一個樣。當時重慶周圍還有一些防地在一軍手裏,劉湘的部下就提出:“主公”你也太老實了,幹脆跟一軍提出來,不把重慶的防地全交出來,就不當這個“省長”,誰愛當誰當去!

劉湘一聽有理,便找但懋辛商量——當然其實是找熊克武商量。最後防地總算勉強交了出來,劉湘這才在重慶就任省長。

幕僚們說得沒錯,劉省長去了成都會無所作為,可是留在重慶被證明同樣無所作為。

凡是劉湘任命的縣長,都只能限於他的二軍防區,其他防區根本別想。

劉湘有一次將一個姓張的仁兄委任為川西道尹(相當於副省長)。張某帶著委任狀,興致勃勃地跑到成都,可是沒找到前任。找不到前任,他就沒法上任,因為雙方需要交接印信。

張某在政務廳裏左等不來,右等不來,一打聽,原來那個前任得到消息,早就以出巡為名,跑到別的地方躲起來了。

碰到這樣的貨,就是等到天荒地老也沒用啊。張某知道自己不受歡迎,無奈之下只得拂袖走人,臨走之前他寫了一封通電登在成都報紙上。

通電上說,這位官員(指前任)在職務行將交卸之時,還要出巡,像這樣辦事認真,不辭勞苦的人,你們見過嗎?反正我沒見過。川中既有如此難得之幹員,應請劉湘省長收回成命,明令慰留。

知道內幕的都知道是怎麽一回事,因此通電一出,皆引為笑柄。

除了成都和重慶又實際分立為兩大軍政中心外,熊克武還以“軍實督辦”(這個職務負責管理武器和糧餉)的名義,控制著成都兵工廠和自貢鹽稅收入。

當一個半成品省長倒也算了,最讓劉湘放不下的就是成都那家兵工廠,這可關系著他以後爭奪天下的命脈啊,即便“搞”不過也得“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