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厲行節儉,君行仁政(第3/7頁)

唐太宗這個詔令下了後,朝臣中大多數人都覺得很正常,甚至有不少覺得早該如此,就連諫議大臣魏征和戴胄都沒說什麽,可有個人卻上書唐太宗,提出了反對意見,甚至還列出五條反對理由。

“我覺得,秦始皇憑借周朝衰微,消滅六國,統一天下,準備傳給子孫萬代,卻到他兒子手裏就滅亡的原因,是滿足嗜好追求欲望,以至於違背天理傷害人民。百姓承受不了,只應厲行節儉,減輕賦稅,以身作則,才能天下太平。如今遊幸東都的時間還沒定,但卻大興土木,這樣一來,外戚親王到了封地後,也會修建官府宅邸,派收捐稅征調勞役不斷,這必將使百姓疲憊失望,這是不行原因之一;陛下之前平定東都時,曾把寬廣的宮殿當作警戒都拆毀了,天下因此人心歸向,齊聲頌揚。怎能從厭惡奢侈浪費到喜好華麗富貴呢?這是不行原因之二;陛下常說遊幸不是當務之急,是白白耗費財物。現在國庫的存糧不夠兩年食用,卻要興建陪都的工程必將招致怨恨,這是不行的原因之三;百姓在遭受戰亂流離之後,財物已經耗盡,雖然蒙恩再生,情緒還沒穩定,怎能營建還沒有遊幸的陪都,重新耗費他們的人力財力?這是不行原因之四;漢高祖準備建都洛陽,婁敬一番勸諫,當天就動身到了長安。並不是不明白洛陽地處中原,交通方便人口集中,但是地勢趕不上關中有利,就不敢追求安樂。臣想陛下消除隋朝陋習,時間還不長,怎能巡幸東都讓民心動蕩?這是不行原因之五。

臣曾親眼見過隋朝建造宮殿,到豫章縣采伐木材,兩千人拖一根木頭,用鐵做車轂,走不到幾裏路,車轂就損壞了,另外有幾百人帶上車轂跟著,一天走不了三十裏路。一根木頭的耗費已達幾十萬個日工,推算一下其他各項就可知耗費何等巨大了。從前阿房宮建成了,秦朝就垮台了;章華台建成了,楚靈王的稱霸企圖也就破產了;乾陽殿完工了,隋朝也分崩離析了。如今百姓的人力財力還沒趕上隋朝,卻驅使傷殘百姓沿襲隋朝的弊端,臣怕陛下的過失會比煬帝還嚴重啊!”

誰這麽大膽,敢這麽尖銳地提五條反對意見呢?是張玄素。

唐太宗看到張玄素的這篇奏章時,氣得肺都快要炸了。心想,朕堂堂一個大唐天子,只是想修一個行宮,竟然遭來你這麽多的反對理由,還說什麽修建這樣的宮殿費時費力又費錢,沒有任何意義。怎麽會沒有意義?朕視察民情,怎麽會沒有意義?還說有修建宮殿的銀兩,不如用來給老百姓謀福利。朕這個大唐皇帝,竟然連修建個宮殿,都被你認為不應該。為百姓謀福利重要,難道給朕修行宮就不重要了?朕是天子,難道還需你一個小小的臣子提醒朕,應該把銀兩用於給百姓謀福利嗎?再說了,朕難道沒給百姓謀福利嗎?什麽還說朕如果修了行宮,過失會比隋煬帝還大。朕是誰?是盛世天子,怎麽能把朕和一個亡國之君相提並論呢?莫非一個盛世天子,因修建個行宮,就被你說成不如亡國之君了。

唐太宗越琢磨越生氣,越琢磨越覺得寫此奏章的人是“大不敬”,是叛逆。

“來人啊!把那個張玄素……”唐太宗說到這裏,突然停了下來。畢竟“群策群力,群臣共治”是他自己提出的,怎麽可以因為一個大臣寫了反對意見就抓起來呢?

“主上,張玄素……”

吳公公見唐太宗的話只說了一半,不知什麽意思,剛想問,卻又聽唐太宗說:“讓他速來見朕!”

此時的唐太宗已經稍稍平靜下來了。他重又認真地看了遍張玄素的五條理由,然後沉思起來。這五條理由個個刺耳難聽,可又何嘗不是實話呢?這五條理由,又有哪一條不是自己以前總結出的隋朝滅亡理由?

自己竟然差點兒犯了亡國之君——隋煬帝同樣的錯誤。唐太宗禁不住打了個冷戰。

“陛下!給事中張玄素來了!”吳公公的話打斷了唐太宗的沉思。

“讓他進來吧!”唐太宗說。

“給事中張玄素拜見皇上!”張玄素一進來跪地叩首道。

“起來吧!”唐太宗說得有些有氣無力。

張玄素起身,垂首而立。他已經知道皇上為什麽要召見他了。而在他寫這封奏章的時候,也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降職?革職?抑或關進牢裏,甚至殺頭?都有可能。因為他的言辭太激烈了,激烈到任何人聽了都會動怒。

“你說朕不如隋煬帝,那麽,朕比那夏桀、紂王又怎麽樣呢?”唐太宗看著張玄素,好久後才說。

唐太宗的心情很復雜,既為擁有如此諫臣而高興,也為如此不顧自己的心情,和自己“作對”而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