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厲行節儉,君行仁政

唐朝初期,受到隋煬帝造就的天下大亂的影響,民生凋敝,人口稀少。曾經,北周被隋楊滅掉後,北周留給了隋楊690萬戶人,而當李唐滅掉隋楊時,唐初武德年間的人口卻只有200余萬戶。

由此,李唐初建便面臨人口稀少,百業待興的境況。

不過,經歷了唐高祖的穩步上升,又經過了唐太宗在貞觀初年的欣欣向榮後,貞觀四年,大唐不僅在糧食儲備、軍事器械方面超過了隋朝,就是在人口上也超過了隋朝。

這是國力昌盛的表現。不過,就在朝臣們為此而得意時,唐太宗卻表現得很清醒,他說,國力的強盛應該體現在民生上,而不是國家的儲備上。

唐太宗的這種清醒,源於他時刻不忘提醒自己,要以隋朝滅亡為教訓,他覺得,隋朝的滅亡,很大原因是貧富分化嚴重,分配不公,進而引發了一系列矛盾。隋末年代,當國家糧倉堆滿糧食時,百姓卻還處在饑餓中,揭竿起義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

因此,唐太宗才說:富要藏於民,而非藏於官。

唐太宗從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中,認識到了人民群眾力量的偉大。因此,他非常重視百姓生活。

貞觀二年,戴胄曾上表唐太宗,建議官員百姓納糧建義倉,以備饑荒年代開倉放糧。戴胄說,政權穩定的前提就是百姓安居樂業。唐太宗非常認同戴胄的觀點,不僅采納了他的意見,還讓他和魏征一起做了諫議大夫。以便時刻提醒他和朝廷眾臣,凡事都要以百姓為重,以民生為重,以民為本。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是唐太宗對君民關系的理解。為此,他提出了“戒奢從簡”。

“戒奢從簡”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特別對於一個東亞帝國的統治者來說,更不容易。但唐太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做到了(晚年例外),這從他迎接從突厥回唐的蕭皇後可見一斑:

貞觀四年,當兵部尚書李靖消滅突厥,帶著前隋朝皇後——蕭皇後回到宮裏時,唐太宗為了迎接蕭皇後,特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歡迎宴。

唐太宗為何如此重視這位前朝皇後呢?很簡單,這位蕭皇後太美了,經歷也太傳奇了。

蕭氏——蕭皇後天生就是個尤物,剛出生時,當時的占蔔奇人袁天綱就曾推算過她的生辰八字,稱其“母儀天下,命帶桃花”。

最後她的一生,還真驗證了這句話。

蕭氏的父親是西梁孝明帝蕭巋,母親是張皇後,由於她出生在“不吉的二月”(江南風俗,女孩子出生在二月不吉利),為了破這不吉利,父母將她交給了父親蕭巋的堂弟蕭岌收養,然而不久蕭岌就生病去世了,蕭氏轉而交由舅父張軻收養……

如此波折的童年,卻並沒有影響她成為隋朝皇後。隋文帝時期,隋文帝為了與西梁國結親,提出為晉王楊廣挑選西梁國公主為王妃。蕭巋為此還占蔔了身邊的所有女兒,結果都不理想,最後終於想到了送到別家收養的蕭氏,經占蔔後發現大吉,於是,蕭氏的命運再次發生了改變,成了晉王楊廣的妃子,晉王妃。

蕭氏溫婉的性情頗得隋文帝與獨孤皇後的喜歡,野心勃勃的楊廣為了討好父母,與蕭氏也是琴瑟和鳴。楊廣登基後,蕭氏便被封為了皇後。

然而,這位做了皇後的蕭氏,經歷卻一如既往地跌宕起伏。

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楊廣被手下宇文化及在江都殺害,對蕭氏的美貌早已垂涎三尺的宇文化及便將她占為己有,蕭氏就這樣從隋煬帝的妃子變成了宇文化及的妃子。不久,宇文化及又被竇建德打敗,蕭氏便如同一個物件,再次被轉讓,成了竇建德的寵妾。

這還沒有結束,由於她小姑(楊廣之妹,當時為突厥處羅可汗妻子)義城公主的原因,竇建德為了和突厥“友好”相處,在義城公主提出帶走蕭氏後,竇建德雖然不舍,卻也同意了,於是,蕭氏又去了突厥,成了兩代可汗的妃子,直至被李靖抓獲。

義城公主已被唐軍殺掉,而這位蕭皇後卻被李靖恭恭敬敬地帶回長安,原因很簡單,唐太宗對這位傳奇女子充滿了興趣。雖然此時,蕭皇後已經49歲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唐太宗要讓這位曾經的皇後,傳奇的女子感受一下他創建的帝國宮殿。為此,他不惜一反“簡樸”,隆重歡迎。

那天,宮裏不同往日地掛滿了宮燈,山珍海味堆滿桌,唐太宗面對如此“奢華”,在歌舞姬的輕歌曼舞中,輕聲問旁邊的蕭氏。

“卿以為眼前場面與隋宮相比如何?”

蕭氏微微一笑,她的腦海裏頓時浮現出了隋宮的奢華場面:宮廊下,一百二十顆數寸大的夜明珠將宮殿映得亮如白晝;殿前那數十座由檀香制造的火焰,使整個宮殿香氣撲鼻,恍如仙境……當然,整晚消耗掉的檀香木也不少於二百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