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厲行節儉,君行仁政(第2/7頁)

蕭氏想到這裏,微微閉了閉眼,淡淡一笑說:“陛下乃開基立業的君主,又何必和亡國之君相比?”

唐太宗先是尷尬一笑,隨即若有所思,最後微笑著點了點頭。

蕭氏的回答很巧妙,既回答了唐太宗,你如今的宮殿,根本無法和隋朝宮殿的奢華相比,同時還贊美了唐太宗的簡樸……

唐太宗在對這位傳奇女人的語言得體而折服的同時,也對她產生了好感。他看著這位年近50歲的女子,看著她婀娜的身姿,顧盼流離的眼神……動了心。

最後,唐太宗不顧蕭氏比他大17歲,更不顧眾臣反對,將她留在後宮,封其為昭容。

唐太宗之所以這麽做,除了確實欣賞蕭氏,對她有好感外,還想給她一個安逸的生活。不然,他不會在貞觀二十一年,當這位隋朝皇後,唐朝昭容去世後,他將其葬在了楊廣之陵,並上謚湣皇後。當然,這都是後話。

從唐太宗“奢華”、隆重地迎接蕭氏,卻比不上隋煬帝時期奢華的十分之一來看,可見唐太宗糾正前朝弊端,使官員厲行節約、百姓休養生息的決心了。

唐太宗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緩和矛盾,穩定社會秩序,進而恢復經濟。這不得不說是他通過隋朝瓦解得來的經驗教訓……

當然,唐太宗所有的“以民為本”政策,說到底都是為了穩定政權。

從古到今,對任何一個統治者來說,不管采用什麽政治路線,采用何種治國措施,終極目標都是為了穩定政權。在如何穩定政權上,唐太宗覺得最重要的是要獲得民心,而如何獲得民心?那就是實施“仁政”。

貞觀年間,唐太宗實施“仁政”,也確實讓他獲得了民心,更為打造大唐盛世創造了堅實的基礎……

第九十八節 建洛陽行宮風波

(1)

唐太宗自武德九年八月坐上皇位,直至貞觀四年,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知人善任,虛懷納諫,令百官上疏訴事,暢所欲言;削減封王(以前那些封了王卻沒有立什麽大功者,即刻降級);精兵簡政,壓縮編制,合並地方郡縣,以減少政府成本;力倡節儉,不準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進貢珍寶奇貨……

這些改革措施一改前朝,甚至唐高祖的執政理念,給了朝廷新氣象。看著國泰民安,天下統一,唐太宗不禁也有些得意揚揚起來,心態發生了改變。

一日,不知何故,唐太宗突然煩躁起來,一把將正在看的奏章推到一邊,起身在房間裏踱來踱去,焦躁不安。身邊的吳公公嚇了一跳,急忙跪下磕頭道:“主上……”

話還沒出口,唐太宗突然走到他面前,看著他說:“平身,說說看,朕身為大唐天子,天可汗,是不是該有幾處行宮住住?”

吳公公一開始還沒聽明白,怔了一下,不過很快就明白了,起身小聲道:“大家(私底下的稱呼,在此以表示親近),誰說不是呢?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奴才一直還在尋思著,大家是該有幾處行宮去走走,一來呢,讓百姓見見大家;二來呢,大家可去各地看看民風;三來……”吳公公一邊說一邊輕瞄唐太宗的臉色,見他剛剛沉著的臉,浮現出了笑容,繼續說,“三來呢,還可微服私訪。”

“哦,微服私訪?哈哈哈哈……好!微服私訪!微服私訪好!”唐太宗大笑幾聲道,“是呀,天下百姓都想見朕,可朕卻一直悶在宮裏不出去,大唐領地這麽廣,是不是每個地方的百姓都安居樂業,太太平平呢?朕不知道啊!朕必須下去走走!下去走走看看!”

唐太宗因為高興,在房間轉起圈來。吳公公緊緊地跟在身後,低頭哈腰,一臉媚笑,很是可笑。

“那你說,這行宮建在什麽地方好呢?”唐太宗突然停下,一轉頭,看著吳公公問。

吳公公剛剛在跟著唐太宗後面踱步的時候,已經在想這事了,便說:“大家,奴才覺得,洛陽是大家的福地,如果大家的行宮建在那裏……”

“好!深得朕意!深得朕意啊!”唐太宗高興地說,“都說你善解朕意!果然!果然!有賞!有賞!”

“謝主隆恩!”吳公公急忙跪下謝恩。

洛陽對唐太宗來說,確實意義不凡。曾經,他率唐軍收復洛陽取得大勝後,得到了“天策上將”之稱,之後,他又差點兒去洛陽建“天子旌旗”。甚至在“玄武門之變”時,他也有政變失敗,退去洛陽建政權的想法。

“洛陽是個好地方啊!”唐太宗禁不住又說。

唐太宗一直將洛陽看成自己的福地,能在洛陽建造一座富麗堂皇的洛陽宮,不僅可以用於休閑度假,還可彰顯大唐的實力,兩全其美。

這麽一想,第二日,唐太宗便詔令征調兵眾,去洛陽修建行宮,還稱不久他要遊幸東都(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