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6/7頁)

自從賣掉大部分土地,將所留耕地分包給佃戶後,周瑩很少對農村糧食生產關心,除了對安吳堡四周田地略知一二外,連涇陽縣全境情況也知之甚少,而圍住她的人,除報告各地所報商號經營情況與存在問題,極少有人向她提及農業及農民出現的問題。當她實地了解災情回到安吳堡,憂心如焚,對王堅說:“我擔心因災而起的饑民大潮一旦湧來,安吳堡就危險了。”

饑民潮潛伏的危機,並不只是周瑩一人的預感,連在家頤養天年的駱榮也感到了形勢嚴峻。本不想再管安吳堡事的老人,越想越不安,於是讓小兒子吆車進了安吳堡,一見周瑩便說:“沽名釣譽自古不斷,眼下關中饑民大批逃亡,安吳堡是關中的白菜心,一旦有人鼓動饑民向安吳堡發難,你周瑩就是有三頭六臂,也在劫難逃!”

周瑩忙迎上去,攙扶駱榮入座後說:“好駱叔哩,為這事這些天我走了三縣七鄉,哪能安生睡著?我已經和王堅他們商量了幾天,但到現在也沒找到一個防患於未然的好辦法。你老來,定是來教我咋辦的吧?”

駱榮指指身邊座位說:“少奶奶坐下吧,你若站著,我咋好意思說三道四。”

周瑩入座後,駱榮才環顧了一下四周,見偌大的房子裏只有紅玉和一名伺候周瑩讀書寫字繪畫的書童在場,心想:這更好,省了我說的話一旦被周瑩當了耳旁風,傳出去讓人笑話駱榮老不中用了,話沒人聽。

周瑩見駱榮四顧,揣摸著他心思說:“駱叔,你只管說,這房裏沒有外人,你的話準傳不出我這院門。”

“餓極必偷,餓極必搶,餓極必鋌而走險,歷史上揭竿起義者多是饑民。李闖王起義,口號裏就有兩條,一條是吃他娘,喝他娘,闖王來了不納糧;另一條是,打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有口糧,吃飽喝足,戰死不心慌。說的就是這個理。”

“這個理周瑩知道,只是不知道咋樣才能防止饑民擁進安吳堡,保護安吳堡平安無事。眼下饑民一天比一天多,形勢一比一天危急,官府連個動靜也沒有,能把人給急瘋。”

駱榮喝了一口茶,放下茶碗說:“少奶奶若認為你駱叔的話可聽可信,你就記住我今天對你講的話。”

周瑩忙說:“看駱叔說的,你老舉一個例子,侄女哪次駁過你老的教訓?”

駱榮笑笑說:“似乎不曾有過。”

周瑩也笑道:“那你老還擔心個啥?只管講好了。”

駱榮說:“從今日起,你每天少揮霍一點,把省下來的銀兩用在賑濟災民身上,讓擁到安吳堡的災民人人有飯吃,只要安吳堡內外見不到一具餓死的屍骨,安吳堡就會平安度過災害帶來的危機,你如果做到了這一點,你駱叔敢說,周瑩的名字和積德善行將會不翼而飛,用不了多久,便會傳遍渭水南北,甚至傳出潼關,傳進北京城。”

周瑩起身一把抓住駱榮的胳膊說:“駱叔,你是讓我開倉放糧,設置粥場,賑濟災民?”

“你記住,救人一命,積德一生。駱榮活到今天,已是耄耋老朽了,還指望什麽?我只指望,吳尉文老爺的事業承繼人少奶奶你在有生之年,能多做些於安吳堡人和涇陽百姓有益有利的善事好事,不要把老爺遺留下的財富揮霍了,令人非議甚至心寒。”

周瑩被駱榮的話說得臉上飛起了一片紅暈,許久了,她還是頭一次聽到如此坦蕩剖腹的實在話。畢竟,她曾有過一顆崇尚節儉過日子的心,只是隨著財富的不斷積累增多,親身體會了帝王權貴們生活奢華和享受樂趣之後,才把自身存在的美德忘掉在腦後,變成一個揮金如土的貴婦。

周瑩汗顏中對駱榮說:“謝謝駱叔教訓,我會按照你老的話辦事,絕不會讓你老感到失望和傷心。”

周瑩當機立斷,讓書童傳來總管家王堅,賬房先生莫人傑,謀士、武師史明,廚師邱明,倉房主管洪進等有關人員開會,研究賑濟的具體措施。在意見一致後,周瑩決定,由王堅總管賑濟災民工作,分別在高陵、三原、涇陽、淳化、鬥雞台、口鎮等有吳氏字號的地方開設粥棚,讓涇陽、淳化、乾州、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糧店開倉放糧,在安吳堡外辟出五畝地設立日夜粥場,將庫存糧食分給周邊揭不開鍋的窮苦人家。

王堅辦事從來都是風雨無阻,事不過夜,周瑩的話音一落他便開始了行動,先後派出馬匹信使,持他手書分赴各地傳令實施。當一切籌備停當後,他向周瑩報告說:“從賬面看,各地米糧店和安吳堡內倉房,共存糧三百萬斤出頭,僅夠分布在十一個縣的粥場用二十天,若不能保證後續糧源,賑災善施就有可能半途而廢。”

“你立即派信差連夜入川,讓余江魚火速購米五百石,設法在一個月內運進安吳堡,以解燃眉之急。”周瑩決心要大展身手,買人心於水深火熱之中,所以說道:“哪裏有糧,你便派人吃進,花多少銀子我都不會心疼,你先拿出五萬銀兩,把擁到安吳堡的災民打發走。安吳堡壓力沒有了,你我才能安心睡穩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