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神秘離世(第3/11頁)

大失所望的孫文又來到了巴黎,在這裏,他見到了法國總統克列孟梭,但結果仍是一無所獲。兩手空空的孫文從馬賽登船,返回國內。

一次次的失敗使孫文不再受到其主要政敵的重視,不過這並沒有影響他在公眾面前樹立起的革命者形象,追隨他的人們相信是他加快了清政府的垮台。1911年12月25日,孫文抵達上海後,同盟會中那些忠誠的幫會成員,包括查理和靄齡,都像迎接英雄一樣歡慶他的歸來。孫文直接去了查理家中,與助手們磋商相關事務。在華南大部分地區,革命已成既定事實,不過北方地區的形勢還不明朗。包括火藥桶武漢在內的光復地區的代表們已經來到了明朝故都南京,這裏將成為共和國的新首都。把首都從北京遷至此地意在表明新政府與明朝之間的某種關聯:既償還了明朝的血債,又拔掉了清朝的尖牙。聚集在南京的代表們迫切地想選出一位共和國總統,但到目前為止,對任何一位候選領導人都沒有形成壓倒性的一致意見。他們正在尋找一位雙方都能認可的人物。

孫文在靄齡和查理的陪同下來到南京,再次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並獲得全部選票,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孫文就職後不久,查理給慶齡寄去了一面首批制作的中華民國五色旗。她的室友後來回憶說,看到慶齡拉過一把椅子放在墻根,然後站上去,一把扯下原來掛在上面的大清國龍旗,把新旗掛了上去。

“打倒龍旗!”她高聲喊道,“高舉民國國旗!”(國旗上的紅、黃、藍、白、黑這5道橫條分別代表漢、滿、蒙、回、藏5個民族。)

獲悉清政府倒台的消息後,慶齡興奮不已。她比以往更加關注圍繞這些巨變所發生的各種情況,以及促成這些變化的那些人。威斯裏安女子學院的一份學生雜志上刊登了她的一篇題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事件》的文章,由於這篇文章體現了她後來的許多堅定的信仰,因此有必要在此探討一下其中的部分內容:

眾多教育家和政治家們一致認為,中國的(辛亥)革命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事件之一,甚至可以說是自滑鐵盧戰役以來最偉大的事件之一。這是一項非凡的成就,它意味著四萬萬人民大眾從存在了4 000多年的君主專制的奴役下解放了出來。在君主專制的統治下,“生命、自由和對幸福的追求”都化為泡影。這場革命還標志著一個王朝的覆滅,在這個自私自利的王朝的殘酷壓榨下,中國從曾經的繁榮富強淪落為現如今的貧窮落後。清政府的倒台,意味著世界上最野蠻的制度和道德淪喪的舊體制已經廢除。

就在5個月前,我們做夢也想不到共和國會建立起來。對一些人來說,就連先成立一個立憲政府的想法都讓他們頗為懷疑。但是,上至政治家,下至黎民百姓,每一個具有愛國精神的中國人都具有反清意識。所有的苦難,如饑荒、水災和生活水平的不斷下降等等問題,歸根結底都源於清政府及各級貪官汙吏的殘暴統治。這次宏大革命的起因正是階級壓迫,表面看來,革命造成了動蕩,實際上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大幸事。我們已經目睹了改革的到來,而在暴君的統治下,這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我們從報紙上看到,中國正興起剪辮子運動,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去除了這個累贅——也是全體中國人的恥辱……還有不計其數的改革正在推進之中……

這場革命在中國建立了自由和平等。為了這兩個不可或缺的權利,多少人英勇地付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但中國還沒有實現博愛,這是全人類尚未實現的理想,如果沒有人類之間的友愛,互相之間不能如同兄弟般相待,那麽自由就沒有安全的基礎,真正的平等也只能是一個夢想。

從梅肯《電訊報》的報道中,慶齡看到,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後的第一次正式活動,就是率眾帶著祭品前往明朝皇帝的陵墓進行拜祭。此舉意在表明,他最終實現了在三合會歃血為盟時的誓言:反清復明。

但是,一個月後,他辭職了。

雖然孫文在南京掛著臨時大總統的頭銜,實權仍然掌握在北京的實力派袁世凱手中。袁世凱擅長宮廷權術,又是操縱刺殺活動的老手,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牢牢掌握著中國的命運。袁世凱坐鎮被外國政府視為權力中心的北京城,背後有英國政府的支持,手下的北洋軍控制著華北地區,沒有他的合作,民國政府不過是一個空殼。小皇帝溥儀仍然在位,充當他的傀儡,也算是清政府留下的一件遺物。面對四分五裂的中國,共和派無法代表全國人民說話。為了讓人們徹底認識到這一點,袁世凱的手下在其控制的北方各省制造了一系列流血事件,然後在一邊袖手旁觀。沒有袁世凱的北洋軍及巡捕的合作,孫文無法平息這些騷亂。他們故意讓他顯出無能為力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