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財務總管(第5/5頁)

與堂吉訶德不同的是,孫文為人機靈,做事小心,立場搖擺不定,個性反復無常。他經常冠冕堂皇地說謊,還能根據情況的需要,輕易轉變原則和立場。他是個政治場上的變色龍。

與此同時,批評宋家的人把查理看成是一個詭計多端的投機鉆營者,認為他把孫文當成了獲取權勢的工具。其中一個名叫陳丕士[3]的人寫道:

在中國共產黨解放中國之前,每個中國人都會去“尋找機會”,這已經成為一條處世原則。機會來到,就要認清並抓住它。因為這個機會一旦失去,可能就永不會再來。在宋查理眼中,孫文也許就是那個“機會”。這麽做雖然有點冒險,但仍有希望借此使他自己和自己的家庭獲益。他活著的時候沒有等到這個機會,但毫無疑問,他的孩子們卻等到了。

陳丕士錯了。孫文仍然從事著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從新加坡到薩斯卡通[4],他一路不停地發表革命演說,宋查理則擔任他的財務總管。他倆可謂是唇齒相依,如果中途分道揚鑣,吃虧的是查理。

話又說回來,從查理孩子們的角度來看,陳丕士的話可謂料事如神。

[1] 1英畝=4 046.86平方米。——編者注

[2] 交趾支那位於越南南部、柬埔寨東南方,法國殖民地時代,其首府是西貢。當時越南還包括安南與東京(今越南北部)兩地。——譯者注

[3] 陳丕士(1901—1989),祖籍廣東中山,香港大律師。——譯者注

[4] 薩斯卡通(Saskatoon),加拿大西南部城市。——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