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瞻前與顧後:現代化與戰略發展(第4/4頁)

最明顯的情況是,在科舉制度廢除之後,舊式的讀書人找不到出路,新式讀書人卻在迅速增加,大都市充滿了因無法就業而深感前途渺茫的新舊知識分子。他們處於遊離狀態,社會地位很不穩定,前途渺茫,心理失衡,因而對於現政府的不滿情緒在急速躥升。在這個基礎上,反政府的情緒很容易在這個人群中蔓延開來。同時,隨著清末新政期間集會、結社、言論自由的日益擴大,追求自由、民主的公開或秘密的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清王朝仍然試圖加強控制,結果不僅無效,還加劇了雙方的矛盾。群體性的社會心理挫折不斷聚集為反對現行體制的一股強大的力量。當舊式知識分子對當政者怨恨達到一定程度,當反政府的新式知識分子大面積成長達到一定程度之日,便是這個專制王朝行將崩潰之時。

晚清歷史充分證明:以儒家文化為代表,以中央集權為核心、以官僚制度為特征的政治管理制度,在中國具有一定的歷史傳承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如何揚棄與處理好這個問題,是我們今天應當認真慎重思考的問題。


[1] 《論語·顏淵篇》。

[2] 《論語·為政篇》。

[3] 《論語·八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