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元格局之形成(第3/3頁)

為了便於作戰,曾國藩又利用自己的權力,把大批湘軍將領舉薦為封疆大吏,如舉薦李續宜為安徽巡撫,沈葆楨為江西巡撫,左宗棠為浙江巡撫,李鴻章為江蘇巡撫。接著,四省的巡撫又將自己的部將舉薦為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這樣,東南地區就出現了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政治軍事集團,其中堅人物有胡林翼、左宗棠、李續宜、曾國荃、李鴻章等人。這些人既擁有重兵,又掌握地方行政大權。同時,他們還因襲湘軍軍餉自籌的習慣,控制地方財政,諸如舉辦厘金,改革田賦,甚至扣留解往中央的稅收,使清政府控制地方財政的能力逐步喪失。此外,湘軍集團還排斥異己,任用親信,控制了地方用人大權。這樣,湘軍集團控制了東南各省的軍權、政權、財權與用人權,上下相應,成為一股強大的地方政治勢力。清王朝內輕外重的局面終於出現了。

上述事實表明,清王朝的根本制度,即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為督撫把持的地方分權所破壞。清廷雖然仍高高在上,看起來頗有尊嚴,實際上,對各省軍政事務既起不了決定作用,又不了解情況,一切悉聽督撫所為。這樣,戰時地方的分權體制,實際上就變成了日後國家的正常政治體制。


[1] 薛福成:《庸庵全集·庸庵文續集》卷下,光緒十三年刊,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