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趙構秦檜耍陰謀收兵權(第3/5頁)

趙構十五年之後終於成長為一個合格的、超群的政客了。他對三大將說的上面那番話,並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淺薄表現,而是對下一個更重要的進程的鋪墊。

三大將啞口無言之後,趙構以同樣的論調向各軍區的三大將原下屬們發令。命令裏有宣告:“朕昨命虎臣,各當閫寄,雖相望列戍,已大暢於軍聲。”

你們的首領已經升官當了樞密使,不回轄區了。

有指示:“……凡爾有眾,朕親統臨。肆其偏裨,鹹得專達。”

你們統統歸我指揮,無論是大將小將偏將準備將,都有直接跟我聯系的權利和義務。

有許諾:“……簡閱無廢其舊,精銳有加於初。”

大家不要心慌,歸我指揮後不僅不會裁軍,還會增加軍隊精銳的數量。放心吧,絕對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

有獎勵:“……高爵重祿,朕豈遐遺。尚攄忠義之誠,共赴功名之會。”

高官厚祿都等著你們,我絕不食言。只要你們都保持忠義之心,就可以成批量地升官發財得獎狀!

截至這裏,趙構終於完成了這一系列的奪權程序,把三大軍區從長官到士兵全體拿下。其行事目的、具體手段,都跟一百五十多年前那次著名的皇宮吃請相似。所以,很多史書都稱趙構這段叫“第二次杯酒釋兵權”。

誠然,從目的性上說,這沒錯。真的很像!南宋借此收回了兵權,再一次讓軍隊為政黨服務,從政權的穩定性上說,做得沒錯。

但兩者之間實在有太多的不一樣了,根本沒法相比。

趙匡胤裁撤了符彥卿、慕容延釗、韓令坤等老一輩戰將,手邊早就準備好了曹彬、潘美等親信,何況他本人就是無敵將軍,一生保持不敗的戰績。可以說,那一次杯酒釋兵權根本無損於北宋的戰力。可這時趙構裁掉了韓、嶽、張、劉,南宋還剩下了誰?

更何況一百五十余年前,趙匡胤只是舉起酒杯稍微示意,身邊所有軍人立即馴服,不僅服從,而且從心裏往外地感恩。

趙匡胤開歷史之先河,於五代末期以不流血的方式交接權力。這是擁有偉大的勇氣、偉大的仁德,外加無窮的魅力才能成功地執行的。

反觀趙構這次奪兵權,事先開始算計、分化,安插內奸,之後騙人進京、連夜頒詔、先斬後奏、歪理正說,同時還派人下黑手,接管軍區要害……招招用得陰損卑劣,上不得台面。哪怕執行成功了,也和部下們結成了死仇,就算部下們不記仇,他自己都不安心。

於是,才有了後來發生的事。

眼下三大將都開始就地上班了。他們誰都沒搬來家眷,而是顯出很渴望的樣子,脫下鎧甲,換上長袍,每天坐著轎子去樞密院坐板凳。

這時是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四月中旬,三位前大將、現任樞密大人神色平和、動作舒緩、面帶微笑,顯得非常文雅。尤其是韓世忠和嶽飛,兩人的角色轉換得非常快,迅速把文官這一角色當出了獨特的做派。

韓世忠上朝,戴了一頂很有特色的帽子,準確地說是條頭巾。該巾稱作“一字巾”,據說以特殊手法纏在頭上,顯得與眾不同。韓世忠每天戴著它上朝、下班,之後由幾個親兵陪著,在風景如畫的早春時節,在臨安城裏走走逛逛,心情很好的樣子。

每天他都站在橋頭看風景,看風景的人都看著他。他的“一字巾”裝飾了臨安城,成了臨安城的一景。有些人氣得臉色發青……

嶽飛沒有奇裝異服,他一絲不苟地生活,每天上班下班,很大眾地混在文官群中。如果一定要說他有哪些不同的話,那就是他有時會解開衣襟,披襟雍容,很有悠閑之態。他有一筆好字,有滿腹的詩書,有卓越的見識,有傳奇的經歷。

這些讓他迅速進入了文人的世界裏,並成為中心。但他很低調,每當被問及國事時,他總是說自己只想歸隱山林,向往安靜的生活。

以上,韓世忠、嶽飛的工作和生活態度怎麽樣?平心而論,絕口不提國事,上繳一切權力,按時上班下班,行動不離領導的視線。

還要讓人怎樣,才算是合格呢?

可仍然出問題了。當韓世忠戴著一字巾招搖過市時,當嶽飛披襟雍容與士大夫溫顏聊天時,秦檜氣得臉色發青,他非常不舒服。

我承認自己知識淺薄,對大人物們的心理變化掌握不足。因為我實在是沒看出來韓、嶽如此舉動犯了什麽錯,把秦檜刺激得越來越沖動,乃至於提前實施了下面的計劃。

三大將於四月中旬上班,到五月初時,一條皇命頒布—令樞密院正使張俊、副使嶽飛出差去楚州,“拊循”韓世忠舊部,並把這支部隊調到長江南岸的重鎮鎮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