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嶽飛戰場受排擠(第3/3頁)

嶽飛始終被隔離在戰場之外,等這一切都發生之後,只能拿著這段時間裏他收到的來自各方面的各種文件發呆。

有張俊的命令,有趙構的詔書。裏邊的內容錯亂得讓人發瘋。

按時間順序排列,金軍侵入淮西,嶽飛接到臨安命令渡江馳援,其間有六份來往信函,分別是臨安傳令、嶽飛申請長驅中原(兩次)、臨安否決要他火速救淮西、嶽飛接令、臨安嘉獎。

柘臯之戰大勝,臨安傳令三軍,內容是:“……捷書累至,軍聲大張,蓋自軍興以來,未有今日之盛。尚思困獸之鬥,務保全功。”

這份詔書抄送給淮西境內的所有軍方人員,嶽飛、韓世忠也各得到一份。意思很清楚,告誡各將軍見好就收,別惹更大的麻煩。

之後張俊令嶽飛離遠點,嶽飛聽從了,也抄送一份交給臨安,以此證明自己為啥不直接進入戰區。臨安方面非常欣賞這一點,趙構特意親筆寫了一份禦劄給他。

“得卿奏,知卿屬官自張俊處歸報,虜已渡淮,卿只在舒州聽候朝廷指揮,以此見卿小心恭慎,不敢專輒進退,深為得體,朕所嘉嘆。”

在趙構來看,嶽飛這回沒有看見金軍就眼紅,沖過去搞得血肉橫飛,不可收拾,而是很克制地聽話了,這是巨大的進步,是轉變的開始,是一個令人驚喜的征兆。他要表揚這個一直倔強的部下。

接下來,詔書裏的筆鋒一轉,他甚至難得地與嶽飛有了共同語言。

“據報,兀術用酈瓊計,復來窺伺濠州。韓世忠已與張俊、楊沂中會於濠上,劉锜在廬州柘臯一帶屯軍。卿可星夜提精兵裹糧起發,前來廬州就糧,直趨壽春,與韓世忠等夾擊,可望擒殺兀術,以定大功。此一機會,不可失也。”

“廬州通水運,有諸路漕臣在彼運糧。”

“急遣親劄,卿切體悉。十日二更。”

從上面這段可以看出,這份詔書對嶽飛來說簡直是喜從天降。這是自從淮西兵變、劉光世的左護軍叛變,導致嶽飛與趙構隔閡之後,嶽飛第一次重新看到了曙光。趙構在主導這次機會,要趁此天賜良機,把金兀術毀滅在淮西境內。他為嶽飛鋪好了所有的路,只等著嶽飛殺過去!

只不過,請注意寫這份詔書的日期:

十日二更。

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三月十日夜二更天。十日寫信,渡長江送交到嶽飛的手裏,需要多少時間,有一個參考。

嶽飛申請長驅中原,臨安否決。一個來回是五天。當時嶽飛在鄂州,信使不必渡江。這時等同對待,至少需要兩天半嶽飛才能收到命令。

那麽是十二日傍晚。

瞧一瞧當時淮西戰場上都發生了什麽。三月五日,張俊開始追擊,同時命令劉锜回太平州。三天後,三月八日,抵達濠州外圍。九日楊沂中大敗。再三天後,三月十二日,韓世忠水軍受阻返航。

十二日……傍晚時分,嶽飛才有可能收到趙構命令他前進的詔書。

等嶽飛準備邁步的時候,戰爭早已落幕。有這麽玩人的嗎?這到底是至高無上的皇命詔書,還是發泄私憤的騙人字條,抑或是通信條件太差造成的低級失誤?

很難是失誤,因為還有下一道詔書。

嶽飛接到上面“十日二更”發布的命令之後,回信說他將率軍啟程趕赴廬州。他在戰區內急如星火地趕路,後面的詔書比他還快,追上了他。

詔書裏寫:“得卿奏。卿聞命即往廬州,遵陸勤勞,轉餉艱阻,卿不復顧問,必其行,非一意許國,誰肯如此!”

“據探報,兀術復窺濠州。韓世忠八日乘捷至城下,張俊、楊沂中、劉锜先兩日盡統所部前去會合,更得卿一軍同力,此賊不足平也。中興勛業,在此一舉,卿之此行,適中機會。覽奏再三,嘉漢不己。遣此獎諭,卿宜悉之。”

按時間計算,嶽飛接到這份詔書時,淮西戰區已經徹底涼了,無論是張、韓、楊、劉、王等宋軍,還是金兀術,都早已散場。偌大的淮西境內,只有嶽飛一個人捧著一大摞詔書發呆。

前思後想,對照此前多次北伐,嶽飛越想越怒,他看了看周圍的嶽家軍將領,實在沒忍住,說了三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