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多面司馬光

王安石走在公元1069年九月的開封城裏,盛夏的陽光照耀著他,陽光熾烈,心情奮悅。他的青苗法終於出台了,推廣之後的效果會怎樣,與他本人的命運直接掛鉤,正常想來,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了,可相反,它這時並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考慮也是白考慮,每一個做事的人都清楚,計劃趕不上變化快,總會有意外發生的。那就省下來點心神,去應付那些挑事的。

王安石每天都抱著這樣的心態走進辦公室。政事堂裏坐滿了頂級高官,一個個都面目可憎不知所謂,抱著各種各樣的心思跟他唱對台戲。他有點奇怪,難道這幾個月裏他的打擊力度還是不夠嗎?比如說,氣死唐介,趕走呂誨,把他之前宋朝最牛的吵架王一個個都PK掉,還是震不住這票人?

這兩件事分別發生在四個月間、一個月前。

唐介總是和王安石吵架,兩人之前沒什麽過節,基本上就近辦公的機會都不多,可他從人品到能力,把王安石看得一文不值。於是吵架發生。結果可能是唐介老了,還有神宗不是仁宗,對他不是那麽的小心呵護,他被王安石氣得背上生疽死了。

這成了王安石的一大罪狀。也就是說,大家要小心了,以後在工作上生活裏,無論什麽事,有什麽想法,都要看準了對方是誰再說。老弱病殘的一律直接認輸,不然對方出什麽意外你要負全部責任。對了,有一點得提一下,唐介死時61歲,這個年紀了還一貫的熱衷吵架,氣死了是不是件心滿意足的事呢?

呂誨事件比較靈異,具體說來跟變法沒什麽關系,所以一直沒寫。它的起因和母愛的神聖博大有關。話說未來強大無比的英宗老婆,神宗的媽媽高太後最愛的兒子並不是長子,而是岐王趙顥,愛到了每天必須見面,甚至形影不離的程度。具體地做法,就是把成年的趙顥一直留在皇宮裏,不趕到外面住。

她犯天條了。真是公公(仁宗)死得早,丈夫死得早,婆婆脾氣好,慣得她無法無天。歷代皇朝用血的教訓總結出了一個準則,就是皇宮裏只能有一個皇帝,外加一個皇太子,這兩個與皇位有關的男人存在。

其他的皇子一律趕到外面住,甚至趕到外地去住,越遠越好。不然小心政變隨時發生。

可高女士就是不在乎,她的喜好,她的意志,比國家安危都重要!這在以後成了事實,以此類推,留個心愛的兒子就近居住有什麽大不了?

於是有個叫章辟光的大臣上書提醒之後,她勃然大怒,命令神宗治罪,從重從嚴的處理!神宗沒辦法,當孝子是要聽話的,只好命令把章辟光外放。這時滿朝文武沒人敢說話,只有王安石站了出來。章辟光沒有任何錯誤,不必處理。

呂誨就在這時,用這件事彈劾王安石。

平心而論,王安石錯了嗎?只是說了句公道話而已,和之前英宗朝呂誨反對濮議時一個性質,都是對皇帝對道理負責,那麽為什麽呂誨會反對王安石呢?答案在他寫的彈劾奏章裏。

裏面充滿了大道理,總結了王安石十大罪狀。具體是,慢上無禮,好名欲進,要君取名,用情罔公,徇私報怨,怙勢招權,專威害政,淩鑠同列,朋比為奸,動搖天下。大得嚇死人的罪名,罪狀自然更經典,因為王安石“大奸似忠,大詐似信,外示樸野,中藏奸詐……”

之後的事就不用說了吧,呂誨被踢出京城,滾得越遠越好。真是不知所謂,這種指責只能說明一點,那就是王安石至少在外表上保持了大忠大信樸野等優點,這難道還有別的說法嗎?

以上就是王安石幹掉此前最著名的兩位吵架王的經歷,按說這種戰績換在神宗朝之前,足以讓他睥睨天下,咳嗽一聲都壓倒宋朝官場了。但是這時不行,沒人服他。比如他每次談到新法都要引經據典,說是周王、孔子、孟子等大聖人的主張時,都被人嗤之以鼻。

當天他走進了政事堂,映入眼簾的是一派海邊渡假村的風光,大臣們三五成群正在閑聊,見他進來,幾句話就開始了唇槍舌劍。這時王安石感嘆:“公輩坐不讀書耳!”吃飽了閑坐沒知識,都是一群文盲。

參知政事趙抃慢悠悠地回了一句:“君言失矣,臯、夔、稷、契之時,有何書可讀?”氣死你。

這段對話出自《續資治通鑒》,不用多高深的考證就知道有水分。注意稱呼,王安石說“公輩”,這在當時是超級尊稱,是對有身份的,皇帝職位以下的男子,最尊敬的叫法。

趙抃回的是什麽?“君”。

一般來說,王安石是他的下屬,或者學生,就非常合適了。可王安石是誰,不說當時的實權有多大,職務就不比趙抃低,憑什麽小了好幾輩?原因可以參照少年王安石向少年周敦頤求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