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法儒不同爐(第3/4頁)

歷史裏留下了很多的對話,比如神宗問韓琦,王安石為何許人也?韓琦搖頭,讓他當個翰林學士綽綽有余,進入宰執就萬萬不可。

神宗搖了搖頭,沒再問為什麽。其實知情的人都知道,這兩人有過節。韓琦在慶歷新政後被下放到楊州,王安石是他的手下。很多次大清早的,他發現王安石上班遲到,衣衫不整,連臉都沒洗。出於愛護,他某次和顏樂色(從容)地說,年青人,有空要多讀書,不要荒廢了光陰。

王安石什麽都沒說,默默退了出來。他清楚,韓琦是誤會了,以為他尋歡作樂,通宵達旦。但他不解釋,“韓公非知我者。”這是他當時留下來的話。

在之後,韓琦當然知道了王安石勤奮好學,想收為門下學生。按說兩人相差近20歲,隔了整一代人,以韓琦當年名滿天下,這是王安石的殊榮。可他拒絕了。非知我者也,怎麽可以朝夕相處?

說得高傲自負,其實內裏很簡單,就是一個槽子栓不了兩頭叫驢,都是一樣的狠人,誰也不服誰。

接下來又詢問了孫固、吳奎、唐介,內容大同小異。一致認定王安石學識過人,氣量狹窄,只可做具體工作負責人,絕對當不了大領導。

關於王安石的氣量,我們在下面涉及到具體事件時,再詳細討論。

另一方面,神宗和王安石進行了好多次的單獨對話。比如兩人初見面時,神宗問,怎樣治理天下?王安石答了四個字:“擇術為先。”

“唐太宗如何?”

“陛下當法堯、舜,李世民算什麽?堯、舜之道,至簡而不煩,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難。只是後來學者沒學會,才以為高不可及。”

“卿對朕的期望太高了,我們共同努力,達到這個願望。”

這是互相談理想。神宗以李世民為偶像,卻不料王安石直接拔高到傳說中最了不起的帝王那兒,讓年青的皇帝驚喜交集。

下面一段看似模糊,其實比理想更重要,它涉及到了實施階段。

神宗說,“李世民有魏征,劉備有諸葛亮,才有後來的成就。這兩個人,都是不世出的啊。”

王安石搖頭,“陛下能像堯、舜,自然有臯、夔、稷、禼等賢臣出現,至於魏征和諸葛亮,在有道之士看來都不值一提。以天下之大,人民之眾,傑出者所在多有,只看您的真誠到了哪個程度。不然,就算有那些賢臣,也會被小人蒙蔽,離您而去。”

“何世無小人,雖堯、舜之時,不能無四兇。”神宗不同意。

“正因為能看出誰是四兇,再殺掉,所以才是堯、舜。要是讓四兇隨意枉為,臯、夔、稷、禼這樣的君子還能正常工作嗎?”

這是王安石在要求工作環境,神宗得像堯舜支持臯、夔、稷、禼一樣支持他,並且除掉所謂的四兇,他才能放手工作,大展才華。

再接下來發生了那次熙寧變法前最著名的辯論。它起源於一次河朔地區的大水災,當時曾公亮提議,眼下財政緊張,全力救災。宰執人員們馬上就要得到的郊祀典禮的賞賜,就都省了吧。這道旨意被送到翰林院,請各位學士大人們執筆。

結果司馬學士和王學士各抒己見,完全相反。

司馬光贊同,節儉從官員開始,這很好。

王安石反對,說這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形象工程。想當年唐朝的宰相常袞節省了工作午餐,被人譏笑,辭飯還不如辭位,根本就不配做宰相。何況現在國用不足,只是表面現象,真正的問題並不在這兒。

司馬光搖頭,常袞減少俸祿,總比屍位素餐的廢物們好。現在國家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物資不足,王安石講得不對。

王安石高深莫測的一面露了出來:“知道是怎麽造成的國用不足嗎?核心問題是沒找到真正善於理財的人。”

這句話是宋朝開天辟地頭一次被提出來,就算在中國歷史上,也只是有人曾經隱約地做到過,卻從來沒有上升到這樣的理論基礎上來。

神宗的眼睛亮了,可司馬光卻不信邪,他的的確確是位不世出的歷史學大師,所有的事都別想騙過他。他立即就指出來:“你所說的善於理財的人,不過是按照戶口、人頭數目盡情搜刮民財而已。百姓窮困,就會淪為盜賊,這不是國家之福。”

王安石非常平靜,他下面說的這句話,如果真的做到了,他就是從古至宋,乃至於滿清,最了不起的國家管理魔術師。

“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我可以不加稅率,就讓國家的收入增加。

神宗激動了,司馬光憤怒了。王安石這句話,簡直就是在挑戰他的智商他的學識。有他在場,還敢說出這樣的話,是對他最大的侮辱!

司馬光說:“天地間的財物有定數,只有那麽多,不在官就在民。你所說的不加賦而國用充足,不過是暗地裏做手腳搶奪民財,那比加賦更惡劣,加賦至少還有根據和具體數字!何況這招數很早以前就有人用過了,漢朝的桑弘羊就用它迷惑過漢武帝,後果低劣不堪,當誰不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