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謙謙君子,從此絕跡(第3/4頁)

司馬光成功了,任守忠被發配外地,趙曙到曹太後宮裏承認錯誤,兩宮風波至此告一段落。可韓琦卻不想這麽就結束,任守忠事件讓他深深地警惕,危機終於出現了,富弼、司馬光,也就是樞密院和知諫院,這兩個部門非同小可,這兩個人更加不容忽視。怎麽辦呢,只有立即出手,先發制人,打翻在地,這樣才能把他唯我獨尊的日子繼續下去。

可惜他慢了一步,富弼己經開始行動了。

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是北宋史上第一次中書省和樞密院之間的公開爭鬥。雙方使用的辦法和目的,都真實地表露了各自主管大人的風格,還有人性。

樞密院在這年的六月份給皇帝上了一份奏章,要求把本院內部所有在職人員的工作關系理順一下。這個要求不過份,可以說是再本份也沒有。可直接觸犯了中書省的權益。

事情有些歷史積壓,要從慶歷年間和西夏開戰的日子說起,那時出於戰爭需要,中書省和樞密院聯合辦公,提高效率。戰爭結束後,中書省不動聲色地削弱了樞密院的權限,比如說在職官員的編制。樞密院共有1100余員名額,可是只掌握了一少半的班籍。其余的都散編在兩制、台諫、中書省,其身亡、致仕、升降、處分等等事宜,根本就沒樞密院什麽事。

富弼要求理順關系,一來是為了以後工作的方便;二來也是在和韓琦對抗。可無論怎樣,他都守住了一條底限,沒有因為個人恩怨傷害國家利益。與之相對的是韓琦的作法,那就真的是“豪爽明快、不顧一切”了。他才不管什麽國家利益,甚至百姓們的存亡傷損,都不放在他的心上。

韓琦在年底十一月時向趙曙建議,為了防止西夏人再次入侵,要在陜西各路大批招募義勇。規模非常大,達到了“三丁刺一”的程度,也就是說,每三個成年男子,就要有一個在臉上刺字,成了鄉勇。

陜西各路,除了商、虢兩州之外,共刺勇156873人。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中書省在侵犯樞密院的職權,宋朝最根本的家法,就是把宰相的職權一分為三,化為中書、樞密、三司。現在韓琦公然以中書省管理軍事,擺明了是在玩火。更何況在陜西刺義勇,那是敏感地區,要鬧出大事的。

富弼很猶豫,他看不慣韓琦的跋扈,可絕不想就此弄得不可收拾,怎麽辦呢,關鍵時刻,司馬光站了出來。公道地講,司馬光的心靈太深遂了,裏面充滿了權謀智慧,一個人的官場生存技術到了這個層面上,總是會不自覺地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

另一方面,他的修養讓他富於正義感,只是他不會像範仲淹那樣盡全力去堅持。種種史實都可以分析出來,他只盡80%左右的努力。當然,這己經相當了不起了。在這件事裏,他一口氣連上六道奏章,其中還有一份直送中書省。提醒韓琦和趙曙,國家自從西北開戰以來,民生凋敝,人口損失在三分之二以上。加上近年來水旱災澇沒完沒了,突然間再三丁刺一,小心弄出民變,西夏人乘虛而入,就沒法收拾了!

他的呼聲像富弼的奏章一樣被忽略,韓琦要的就是重新樹立威嚴,什麽叫一言堂呢,就是除我以外,沒有任何人能說話。

不過他這次錯了,司馬光不是富弼,富弼可以說是北宋老一輩深有君子風範的大臣中最後的遺類,在他以後,再沒有人有那種謙謙之風,雍容大度,幾乎每一個大臣都靈牙利齒,搖唇鼓舌,以吵架爭鬥為能事為快樂。司馬光就是開山的鼻祖。

他直接找到了政事堂,在公開場合質問首相。韓相公,請問西北方面是帝國正規軍最密集,人數最多的地方,戰爭中證明過絕對夠用,為什麽還要突然刺勇?

韓琦微微一笑,後生小子,你不懂的事情太多了。比如軍事,現在西夏的小國王蠢蠢欲動,我們必須做出應對。兵法雲“貴先聲後實”,我們突然間增兵20萬,西夏肯定會被震住。

韓琦滿心滿意地認為,這樣就足以打發走眼前這個從沒有上過戰場的書生了。誰讓他本人是文臣裏的武將呢?

非常可惜,司馬光辯才無礙,在北宋史上的吵架王排名中一直浮動在第二三名之間,只有不久之後那位天地神佛都不放在眼裏的偉人相公出場時,才能讓他吃憋。韓琦根本就不是對手。

只見他冷冷一笑,相公糊塗了吧,連起碼的邏輯都搞得混亂。試問兵法為什麽要用“先聲”,那是因為沒有實力,必須虛張聲勢。只能欺騙一時。現在我們增兵20萬,不過10天,西夏人就會知道真相,那時讓他們怕什麽?

真要打過來,我們用什麽抵擋?

韓琦啞口無言,沉默了好一會兒,他悻悻地說,現在告示己經貼出去了,以後再不讓百姓們充軍邊防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