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光武中興,大漢的回光返照(第2/18頁)

經過三年準備,天鳳四年(公元17年),呂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稱將軍,點兵遣將,親率勇士三千,浩浩蕩蕩地殺奔海曲城。經過一場激戰,起義軍一舉攻破海曲城,活捉縣宰。縣裏的一些官吏跪在地上向呂母連連叩頭,為縣宰請求饒命。呂母義正辭嚴地斥責道:“我的兒子犯了小罪,本不該處死,但是卻被縣宰所殺。殺人者應該償命,又何必求情呢?”於是立即將縣宰當眾問斬,並拿他的首級到呂育墳前祭奠,然後再回到海中。

其後,呂母率部轉戰於崮河兩岸、瑯琊附近,聲東擊西,多次與官軍激戰,取得了多次勝利,給王莽制造了很大的麻煩。這時候,另一撥起義軍帶領幾百人在泰山周邊活動,為首的叫樊崇。呂母由於年紀太大,起義後沒多久去世了,她手下的人於是都投奔到樊崇隊伍中。

樊崇的起義軍很講紀律,規定誰殺死老百姓就要被處死,誰傷害老百姓就要受罰,實力比較接近於正規軍,作戰能力比綠林軍要強,人數也多。

樊崇率領的赤眉軍在打擊王莽政府軍的時候占領了泰山附近一個叫式的地方。式原是漢皇族之領地,式侯之遠祖為高祖(劉邦)之子齊悼惠王。這個地位後來由哀王襄繼承,其弟劉章則受封城陽。劉章六世子孫荒王之子劉憲在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被封為式侯。式侯劉憲死後,其地位由其子劉霸繼承。但由於劉霸無子嗣,其弟劉萌則成為第三代式侯。劉萌有三個兒子,分別為為恭、茂和盆子。樊崇打過來的時候,劉萌已經去世,三個兒子中只有劉恭比較有文化,茂和盆子由於出生比較晚,正好趕上王莽當了皇帝因而沒有受皇族待遇。占領式給樊崇的造反軍注入了新鮮動力,他趁勢以其大軍占領了整個現在的山東省地區。

赤眉軍的“赤眉”是有來歷的。

公元22年,王莽派太師王匡(和綠林軍中的王匡是兩個人)和將軍廉丹率領十萬大軍去鎮壓樊崇起義軍。樊崇準備跟官兵大戰一場,由於農民軍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大字不識一個,為了避免戰鬥的時候殺錯人,樊崇下令,讓部下都把自己的眉毛上塗成紅色,作為識別的記號。這樣,樊崇的起義軍得了一個別名,叫“赤眉軍”。

王匡大軍和赤眉軍打了一仗,結果打了個敗仗,人也逃散了一大半。太師王匡的大腿被樊崇紮了一槍,逃了回去;將軍廉丹在亂軍之中被殺了。赤眉軍越戰越勇,最後發展到了十多萬人。

綠林、赤眉兩支起義大軍分別打敗了王莽的政府軍的消息一傳開,推翻王莽的起義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黃河兩岸大平原上大大小小起義軍有幾十路。一些沒落的貴族和地主也乘機起兵,其中就有劉縯和劉秀兄弟倆。

曇花一現的新朝政權

王莽稱帝後,為了防止劉氏家族的復辟,下令禁止所有劉家的人做官。但王莽這個人又比較講究,他也是受了劉家的恩惠才走到了權力的頂峰,因此覺得這樣做良心上有些過不去,所以讓劉氏家族的人擁有很多的土地和財富。劉家的人不能做官但是很有錢,所以當赤眉軍和綠林軍起義的時候,南陽郡的劉縯和劉秀兄弟也在蠢蠢欲動。

劉秀,字文叔,祖籍南陽郡蔡陽縣人(今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白水村人),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劉秀自幼喪父,孤兒寡母在叔叔劉良的照顧下生活,直到他長大。年輕時的劉秀,身材高大,一表人才。他為人講究誠信,處世謹慎,性情溫和善良。

劉秀和劉縯兄弟倆一開始並沒有起義的想法,確切地說,劉秀是絕對沒有這個心思的。他的理想就是當一個“土豪”,將來讓他的兒子能有幾畝地種,也就心滿意足了。

然而生逢亂世,過安穩日子的打算比較不靠譜,當新朝軍隊主力被擊潰後,劉縯與劉秀抓住機會乘勢而起,豎起反旗。公元22年,劉秀隨兄長在南陽起義,從此走上了一條波瀾起伏的人生之路。劉秀兄弟倆雖然有皇族的身份,但實際上社會地位並不高,在當地也沒有什麽權力,只是家庭條件比較好。於是他們選擇了加入當時名氣比較大的下江、平林起義軍。史書記載,劉縯集智、勇、力於一身,很快屢立戰功,在龐大的起義軍隊伍中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劉氏一族的另一個人——劉玄也開始受到關注。劉玄也是西漢皇族後裔,祖父為蒼梧太守劉利,父為劉子張,母為何氏,與劉秀是族兄關系。劉玄資質平庸,年輕時也比較講義氣,他的弟弟被別人殺害,他廣宴朋友,要為弟弟報仇,並把地方治安官也請來陪酒。不料他的朋友酒醉後殺人,劉玄大仇未報,卻先惹了禍。劉玄被迫從舂陵逃到平林(今湖北隨縣東北)。公元22年七月,平林人陳牧率千余人起義,響應綠林軍,號稱“平林軍”。正在這裏避難的劉玄參加了平林兵,擔任安集掾的職務,後平林軍與綠林軍合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