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王莽:從先進模範到亂臣賊子(第4/13頁)

大漢王朝的氣數看起來也確實快要盡了。

西漢末期,貧富分化達到了社會不能承受的極點。貴族擁有土地動輒幾十萬畝,而常年有數百萬流民無家可歸。上層社會風氣奢侈,靡費巨大,而越來越多的農民失去土地,賣身為奴。災異頻發,餓死者的白骨相望於道。人民的不滿情緒越來越濃,整個社會充斥著緊張不安的氣息,起義的烈火在四野蔓延。

皇室也惶惶不安,漢成帝在詔書中也不得不痛心疾首:“災異數見,歲比不登,倉廩空虛,百姓饑饉,流離道路,疾疫死者以萬數,人至相食,盜賊並興。”(《漢書·薛宣朱博傳》)

皇帝一次又一次下罪己詔,到天壇去跪拜上天,承認錯誤,可是形勢絲毫不能好轉。

《漢書·眭弘傳》載,元鳳三年(公元前78年)正月,泰山腳下突然降下一塊巨石。一位儒生上書昭帝,說泰山乃神山,泰山墜石,預示將有匹夫而為天子。他勸皇帝順天應人,擇天下賢者,讓出帝位。

理所當然,這位天真的儒生被砍了頭。

可是,後繼者居然絡繹不絕。《漢書·蓋寬饒傳》載,宣帝之時,當時的一個小官蓋寬饒又上書,建議皇帝傳位於賢者。

這次皇帝沒敢動手殺他,而是迫令他自殺了。

漢成帝時,一個叫甘忠可的普通儒生寫了一本《包元太平經》,宣稱漢朝天命已終,應該重新受命,這樣就能延續漢朝的命運。他還組織了許多學生,到全國各地去宣傳自己的理論。甘忠可被關進了監獄,但他的弟子鍥而不舍地繼續宣傳,到了漢哀帝時期,居然得到了皇帝的認可。《漢書·哀帝紀》載,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漢哀帝真的舉行典禮,宣布重新“受天命”,改號為“陳聖劉太平皇帝”。

可是改號之後,天下甚至比以前更亂了。建平四年(公元前3年),有傳言說,大禍將要降臨,關東各地的人民“無故驚走”,數十萬人手持麻稈在全國各地奔走祈禱,據說這樣可以避免天崩地裂的大禍。幾萬人聚集到長安城裏,半夜三更祭祀“西王母”,點火遊行,“擊鼓號呼相驚恐”,弄得整個長安城徹夜無眠。

看來,文字遊戲騙不了上天,上天改朝換代的決心已經下定了。

登上了權力頂峰的王莽俯視天下,看到的是一片末世衰敗的景象。

混亂他不怕,甚至希望再亂一些,那樣,他的能力才會更好地體現。他要讓奄奄一息的大漢王朝在他手裏重新強壯起來,他要讓流離失所的百姓重新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他相信自己的雄才大略,相信自己已經掌握了聖人之學,他以《周禮》和《論語》為指導,澄清天下,應該指日可待。

他興致勃勃地開始了改造帝國的計劃。

《漢書·王莽傳》記載,首先,他希望以自己為表率,扭轉社會奢侈的風氣。他要求政府工作人員刹住浪費之風,自己上下班坐的馬車、穿的衣服,都儉樸得不能再儉樸。

做了大司馬之後不久,王莽的母親病了,達官貴人紛紛到王莽家探望。出來待客的婦人穿著粗布衣裙,臉上也不施脂粉。貴夫人們都以為是王家的女仆,及至介紹,才知道竟然是王莽的夫人,轟動效應可想而知。一時間,王莽家的簡樸作風傳遍長安,奢侈之風果然大減。

第二步,王莽通過艱苦的鬥爭,動員政府通過了著名的“限田令”,禁止豪強大戶占有過多土地。

上任第二年,王莽又以王太後的名義,宣布把王家的所有土地,除了墳園之外,全部捐給貧民,以此帶頭推動“限田令”的實施。

這幾把火燒得非常漂亮,一時間,王莽為首的政府獲得了極高的支持率,整個下層社會歡欣鼓舞,以為天下大治的時候終於就要到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極權政治中,每個人的政治生命都是脆弱的。漢成帝的死打亂了王莽的整個計劃。

成帝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王莽上任不到六個月,漢成帝去世。由於成帝無子,召定陶恭王之子繼承帝位,是為漢哀帝。

漢哀帝上台的第一件事,是大搞自己的裙帶。他違背禮儀規定,擅自尊自己的祖母傅氏為恭皇太後,與王政君並尊,並且在宴會的時候,把傅太後的座位與王太後平等安放。

這是完全不符合禮法的事情。傅太後的頭銜本來已經可疑,即使真的做了太後,與王太後也有正庶之分,怎能並尊?王莽見此情形,嚴厲斥責太監:“定陶太後藩妾,何以得與至尊並?”立刻命令把傅氏的座位搬到一邊。

傅太後一怒之下,索性不出席宴會。就這樣,王莽不識時務地得罪了新帝。成帝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七月,王莽被免職,回到南陽封地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