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我每天打開E-mail信箱的時候,裏面幾乎都有讀者的來信。他們多半是表示對我的鼓勵,也有人希望和我探討一些歷史問題,還有的主動給我寄來各種資料,認為我也許用得上。當然,他們都是普通讀者,其中的大部分人在讀我的作品前,很少甚至沒有讀過歷史類書籍,沒想到歷史這麽有意思。

這些讀者的存在,對我絕非是可有可無的。事實上,在我下筆寫每個字的時候,頭腦中都縈繞著他們的影子。忝列“非專業歷史寫作者”序列中,我十分看重讀者群中的這些普通讀者。

毫無疑問,普通讀者的閱讀需求裏包括歷史。因為歷史是如此好玩,又如此有用。

然而,在大眾歷史熱出現前,真正的歷史,對中國普通讀者來說是不存在的。對古人來說,歷史由兩類構成:一類是“二十四史”之類的帝王家譜,另一類是由忠奸鬥爭構成的評書演義。進入現代,歷史的內容豐富了一些,不過仍然與真正的歷史不搭界。對我們來說,歷史通常被認為是以下三種東西:一種是幫助人分辨正確和錯誤,以建立某種人生觀、世界觀的工具;一種是歷史學家們艱深晦澀的專著;還有一種是影視劇中與真實歷史幾乎沒有任何關系的戲說。

因此,大眾歷史熱的興起,對中國社會來說,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好事。這使得幾千年來,普通讀者首次讀到某些真實的歷史。換句話說,大眾首次得到了歷史寫作者的尊重。

大眾歷史熱的興起,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寫史者大多是我這樣的非歷史專業寫作者。歷史學術的表述形式越來越專業化和技術化,史學家們的工作成果很難為大眾所分享,這為非歷史專業寫作者提供了機會。這些寫史者的興趣結構和普通讀者相近;與歷史學家們的見怪不怪、毫無感覺比起來,他們有更大的熱情、興趣和濃厚的好奇心,見了什麽都要“大呼小叫”、嘖嘖稱奇。所以他們很容易就打破冰冷史料、艱深論文與普通讀者之間的障礙,把歷史這個本來就極其有意思的科目講得好玩、精彩、有滋有味,就像我在一本書的後記中所說的,使“歷史比小說更有趣”。

不過,在把歷史講得好玩之外,我還有更大的“野心”。我認為,大部分讀者不僅需要“史實”,更需要“史識”,或者說“反思”。這種“史識”不是指史書中那些可以供我們“經世濟用”的“權謀”、“方略”、“管理之道”,而是更深一層的東西。永遠不要低估讀者的需求品位,特別是不要低估這種需求的意義。歷史是記憶,更是反思,一個不會反思、沒有記憶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只有與當下結合起來,歷史才真正有意義,因為通過了解祖先,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通過回望來時路,我們可以更準確地定位此時的坐標。這不僅僅是“食肉者謀”的事,因為只管低頭拉車,不用擡頭看路的幸福時代已經過去,每個人都有責任思考範圍更廣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