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王莽:從先進模範到亂臣賊子(第5/13頁)

奮鬥了幾十年的成果就因為一次大義凜然而失去了。做模範有時必須付出代價。

這一年,王莽三十九歲。

這次挫折,對以政治為生命的王莽來說,無疑是嚴重的。但是,王莽有著鋼鐵般的性格,挫折於上升期的他,就像給好鋼淬一次火,只會讓他更加堅韌。

在血親社會,血緣是最有力的理由。新帝登基,王氏的血統立刻貶值。王莽和王政君都是明智之人,他們順從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離開政治中心,過起了隱居生活。他們有足夠的耐心,就看上天是否能再次給他們機會了。

然而,王莽並沒有真的閑下來。二十年的政治生涯已經使他由一個單純的儒生變成了政治動物。他已經深深領略了權力的滋味,這滋味讓人嘗了一口,就再也不能放棄。他渴望著再過日理萬機、廢寢忘食的生活,渴望著再次見到人們在他面前畢恭畢敬、誠惶誠恐,渴望再次體驗掌握千萬人命運的強大感和改造山河建功立業的成就感。如果能夠再次掌握權力,他甘願付出任何代價。

多年周旋在政治旋渦之中,王莽已深諳政治的玄機。他的理想主義絲毫沒有動搖,但是他實現理想的方式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剛入仕途,他只知一味剛強,做事恪守原則,說話直言不諱,這種性格使他在宦海沉浮的前幾年吃盡了苦頭。而現在,他在剛強中已經糅入了一絲陰柔,做事更講究方式方法,他知道了進退,知道了等待,知道了利用他人的弱點。

他一如既往地維護著自己的道德形象,他知道,這是他政治生命的基礎。人們對道德楷模的要求是苛刻的,他們把慷慨的贊美送給你的同時,要求你在道德枷鎖下不能有一絲松懈。因此,他必須傾盡全力,戰戰兢兢,把自己打扮得毫無瑕疵。為了這一點,他有時也不得不矯飾自己。道德於他,此時已由單純的目的變成了手段。

他知道,為了達到光明的目的,有時要用不光明的手段。

在閑居的日子裏,王莽做了這幾件事情:一是傾心結交官員,特別是知識分子,建設自己的人際資源網;二是密切關注朝廷政局變化,同時又絕口不談政治,不惹是非;三是繼續進行自己的形象建設,豐厚自己的人格資源。

真是天將亡漢,剛剛登上帝位的漢哀帝恰好是歷代皇帝中最不爭氣的一個。《漢書·哀帝紀》記載,上任之後,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外戚,祖母傅太後和母親丁後兩家的親戚一股腦兒擁進朝廷,當仁不讓地占據了各路要津。這個時候,人們才又想起王氏外戚的好處,王家雖然驕奢,但畢竟大都是有能力的人,在他們的控制下,朝廷的運轉基本正常。而傅、丁兩家的人大都是草包,因為意外的機緣成了皇親,便如同鄉下人進城,恨不得一天之內把所有的東西都抱回家去,剛剛進入長安就忙著建宅第、買仆人、講排場、比闊氣,一上任便迫不及待地鉤心鬥角、賣官鬻爵、大開貪賄之門。一時間,整個朝廷上下雞飛狗跳,烏煙瘴氣,長安城的奢侈之風再次興起。

漢哀帝做的第二件事是搞起了同性戀。他喜歡上了一個叫董賢的漂亮侍從,兩人很快就朝夕相處,形影不離。漢哀帝停止了王莽的“限田令”,一次賞賜給董賢二十萬畝土地,不久,又任命二十二歲的董賢為大司馬。為了表達自己的愛意,漢哀帝甚至想把皇位讓給董賢。

漢朝的衰敗在漢哀帝手中達到了頂點,混亂的朝政加劇了人民的痛苦。他使漢王朝喪失了最後一點人心,各地農民起義風起雲湧。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局勢,漢哀帝如上文所述,搞了一次荒唐的“再受命”儀式。這個儀式反而再明確不過地說明了大漢王朝已經喪盡人心。

王莽不動聲色地觀察著長安城內的一幕幕光怪陸離的鬧劇,平平靜靜地讀書養性。這時,他家裏出了一件意外之事——他的二兒子王獲因事一怒之下,失手打死了一個奴役。

當時的豪貴之家,每家都有幾百名奴役。奴役是可以像牛馬那樣在市場上公開買賣的,沒有人把他們當人看,失手打死了,官府罰幾個錢就了事了。

王莽卻不這樣看。“天地之性人為貴”,在儒家看來,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奴隸制本來就是不合理的。奴役也有自己的生命尊嚴,也有自己的基本權利。

《漢書·王莽傳》載,經過痛苦的權衡,王莽命令王獲自殺以贖罪。只有這樣,他才能維護世界觀的統一。而且,下意識中,王莽明白這樣處理會帶來巨大的轟動效應。

全家上下一下子亂了套,王莽的妻子急得要和王莽拼命,終日以淚洗面,兒子與女兒都在王莽面前連日長跪,為王獲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