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安風骨——翩若驚鴻,婉若遊龍(第3/21頁)

這幾個人,都是當時的大名士,要麽是漢末“黨錮之禍”中士人的領袖,要麽也是領袖級的人物。

陳寔乃清流領袖,黨錮之禍時,他主動入獄,以自己的生命來鼓舞士子的鬥志。清末戊戌變法失敗,譚嗣同不願逃走,效仿的就是陳寔。

範滂為“江夏八俊”之一,人格魅力極大,第一次入獄被釋放,前來迎他的居然有千人之多,後來和黨人領袖陳蕃二次下獄,死於其中。

盧植更是文武雙全,弟子眾多,其中有兩個後來都名冠天下,一個即“白馬將軍”公孫瓚,還有一個是“仁義皇叔”劉玄德。

從一個人交遊的對象直接可以看出他的層次,邴原的師友們個頂個都是士人領袖,那他自己,也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大名士。

後來邴原在孔融的勸說下,到了遼東太守公孫度手下任職,公孫度稱贊他為“雲中白鶴”。但是邴原只幹了一年多就辭職回家,聚眾講學,從者數百成千。

邴原屬於內心自由奔放、外表嚴肅認真的那種人,他的作風是,潔身自好,不屑鉆營,敢於批評、抵制違法背道的言行。對於做官,是合則仕、不合則去,瀟灑自在,任心而行,乃真名士做派!

所以啊,曹操覺得邴原超凡脫俗,自己擺酒宴,唯一請不動的只有邴原了。

但是萬萬沒想到,曹操“不來的,只有邴原了”這句話還未落地,邴原就已經到了。曹操喜出望外,哪裏想得到這麽大的角兒會來拜見自己呢?聽到通報,他趕忙穿上鞋,跑出營帳大老遠前去迎接,並對邴原說:“聖人的心真是沒法揣測啊,我認為您不會來,沒想到您居然屈尊前來,真是撫慰了我求才若渴的心啊!”

權力事業可以靠暴力奪得,但士人的心,則意味著民心向背,那可不是刀槍劍戟就能解決的。邴原作為士子領袖,他的到來,無形中擡高了曹操的身價和威望,更給了曹操極大的精神鼓舞和支持。

所以,曹操激動難當,情不自禁地現場賦詩,沒想到一不小心,居然就寫了一首他的代表作——《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也是樂府舊題,曹操共寫了兩首,這是其中第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這首詩按內容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段,是前四句:“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感嘆生命流逝,並直抒胸臆,發出感慨,有難忘的憂愁,只能靠飲酒來解憂。這四句朗朗上口,尤其“唯有杜康”一句,經常被人吟誦,那麽他憂愁的是什麽呢?

第二段,接下來四句就說了他憂愁的原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幾句幾乎都是化用《詩經》中句子,曹操在這裏稍加改動,重新嫁接,十分巧妙,變得別有一番意蘊。“但為君故”的“君”——表面指邴原,其實是泛指各種賢能人才。

第三段則是對第二段的進一步強調和照應:“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賢才”已經來了不少,我們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並不滿足,我仍在為求賢而發愁,希望有更多的“賢才”到來,就像明月運轉從不停息一樣,我求賢的心也不停息。

最後一段“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點出此詩主題,既是準確而形象的寫景筆墨,又有比喻的深意。一方面比喻士人們棲棲遑遑,沒有安身處,言下之意是告訴士人們我這裏就是棲身大樹;一方面也打消士人的顧慮,表示自己“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人才越多越好,絕不會有“人滿之患”。

曹操這首詩的藝術成就極高,把政治訴求和文學意象熔得渾然一體,沒有半點生硬阻隔之感。吳淇說它“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連貫,若不連貫,純是一片憐才意思”(《六朝選詩定論》卷五),可謂頗為中肯。

尋求賢士,獲得人才,永遠是建立政權的根本。真正的聰明人都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所以曹操才會寫下這首《短歌行》,表明自己渴求人才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