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十年國辱自今雪,永無休止的戰爭(十五)(第2/4頁)

“都給老子放下弩!”孫二牛腦後生眼一般,紅著眼眶突然吼道。他將自己的勁弩握在手裏,看也不看,擡手向後射出一箭,又迅速裝填,“聽我軍令:全速回營,不許回頭,違令者斬!”

吼完這話,孫二牛一提馬韁,調轉馬頭,向契丹騎兵沖了過去。

“將軍!”剩余三騎大急,眼睜睜看著孫二牛沖向契丹騎兵,就要被對方碾成肉泥,皆憤然血熱,無暇再顧及其他,本能致使眾人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齊齊調轉馬頭,跟上孫二牛。

孫二牛一見眾人皆尾隨而來,破口大罵:“狗日的一群蠢貨!”罵完,眼一熱,咽喉硬如磐石。

若是斷後得當,四騎中或許有人能活,但在對面夷族蠻賊時,他們選擇了同進退、共生死。更準確的說,無退無生,共進共死。

一支騎兵從道上沖出,出現在孫二牛等人身後,面對契丹數百馬軍,當面迎上去。領頭的不是別人,正是郭威,他身後所領騎兵,自然也只能是君子都。千人上下的君子都將士,亮出橫刀,和契丹馬軍刹那間撞在一起,刀兵相交,廝殺在一處。

一場毫無預兆的騎兵遭遇戰,發生在這片廣闊而荒蕪的土地上。馬蹄踩碎荒草,君子都和契丹馬軍都沒有多余心思,更遑論後退,狹路相逢勇者勝,戰刀即是屠刀。

在李紹城、孟平等諸將陪同下,李從璟登上一處高地,居高臨下俯瞰君子都與契丹騎兵激戰的戰場。在他們身後數裏之外的山腳下,百戰、盧龍大軍正在擺陣。自平州出發進攻營州的大軍中,騎兵不多,除卻君子都外,不過一兩千人,且都是各軍標配的騎兵指揮。

觀察著山腳下的戰鬥,李紹城皺了皺眉,道:“這支契丹馬軍出現的好生突兀,依照郭威之前所言,耶律赤術在白狼山戰敗之後,丟下數百具屍體北逃,君子都的遊騎尾隨近百裏才放棄追蹤,卻怎會又出現在此地?難道耶律赤術殺回來了?”

孟平同樣疑惑,道:“若是耶律赤術殺回馬槍,當不止這些人才對;可若說不是,這些人卻又是誰的部屬?”

兩人討論不出結果,都將目光投向李從璟。李從璟卻只是凝視著戰場,沒有說話。過了許久,他若有所指道:“或許,我等馬上便能知曉答案了。”

戰場上已經多了百來具屍體,君子都戰力非常,又攜前幾日大勝之勢,士氣高漲,穩占上風。契丹馬軍本就少上一些,但面對君子都的猛烈攻勢,雖傷亡增加得很快,卻沒有絲毫慌亂、退卻的意思,在領頭將領的調度下力戰,竟有要跟君子都廝殺到底的架勢。

不出李從璟所料,片刻之後,潛伏出去遠望的斥候回報,有契丹大軍正向這邊趕來,不時即到。觀其陣勢旗幟,當是前番為君子都所敗的耶律赤術無疑,有近四千人。

“耶律赤術有種,竟還真敢殺回馬槍!”孟平啐了一口,“這廝莫不是瘋了吧?”

李紹城變色道:“瘋了沒瘋不知,眼下形勢卻有些麻煩。大哥,我等騎兵不足,與之硬拼恐難戰勝,若是契丹馬軍殺回,以此地平坦的地形,我等必為其所困,該如何應對,還請大哥下令!”

步卒不敵騎兵,這是兵家常識,尤其是在平地上,步卒與騎兵交戰,往往會為其以遊鬥之法獵殺。再者,不比草原民族,漢人軍隊中騎兵本就少,個個都是寶貝,“造價”昂貴,損失一個都足夠叫將領心疼,如何能在沒有勝算的情況下,拿來與草原騎兵對換?

“給郭威傳令,君子都回撤大陣。”李從璟回頭看了一眼山腳後,見大軍陣型已經布好,下令道。

傳令兵領命而去,李從璟並未著急離開,而是嘆道:“耶律赤術雖前番失利,但折損並不多,這回突殺回馬槍,分明是有意為之,要不然也不會將戰場選在眼下這個四野平坦、利於騎兵發揮之地。要是換成尋常將領,驟然在馳援途中被伏擊,遭遇軍敗,早該逃回營州據城而守,他卻能叫大軍敗而不潰,猶能反攻我等,不負他有個夷離堇的父親。契丹能有如此國勢,非是沒有道理,其軍中一個普通將領就有如此本事,不容小覷。”

聽到李從璟這話,孟平和李紹城反應不同。孟平撇撇嘴,不以為意,流露出一股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氣質,李紹城順著李從璟的思路尋思半晌,甚覺有理,不禁點頭,神情嚴肅。

直到視線中出現契丹大軍的影子,李從璟和李紹城、孟平等人才回歸陣中。

大軍驟然碰到契丹馬軍,實屬事發突然,之前雖未見契丹大隊人馬,李從璟亦不能不作完全考慮。眼下大軍所布之陣,與常規陣型不同,是李從璟和李彥超兩人協商之後布出。李彥超久在邊境,對如何對戰草原騎兵有不少經驗,這回的軍陣,將全軍輜重車輛放置在前,圍成類弓彎月狀,另收集大批長槍,插於地中,與地面成斜角伸出,組成“陣墻”。陣中,臨時趕工挖出幾條溝壑,多置拒馬,來不及布置的,以輜重車輛塞置其中,以此為基礎,步卒以指揮、都為單位,列小陣於其中,又以環環相扣之勢,連成大陣。最後,馬軍盡數列於陣型側後,養精蓄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