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死 別(第3/5頁)

25

1864年7月19日的正午,官軍統帥曾國藩下令點燃南京城東墻下地道裏的炸藥。爆炸的威力炸開城墻,石塊紛飛。官軍從缺口中蜂擁而入,太平軍擋了一陣,但旋即陷入混亂、撤退和屠殺。起初,幼天王茫然站在王宮裏,四位年輕妻子絆住他,不讓他逃跑。但他突然掙脫,和兩個弟弟沖出人群,跑向忠王府。四人騎上馬,在親兵簇擁下試圖逃出城門,但試了幾個城門,都被擋了回來。他們在城西一座廢棄的廟裏藏了一段時間,這座廟建於山丘上,由此可看到城內官軍的動向。這幫忠誠的太平天國信徒換上了官軍衣服,這是為了應付這種危急情況而準備的。官軍忙著強奸婦女、搶劫錢財,或為滅跡而縱火時,他們在黑暗中抓住時機,穿過東門附近的城墻缺隙逃命。在混亂中,天貴福的兩個弟弟落在後面,在當晚與十二萬太平軍將士一起被殺。26

余人騎馬向南疾奔,逃離這座烈火熊熊的城市。途中,忠王李秀成的馬倒下,其他人顧不了他,繼續疾馳。又累又困的李秀成在拂曉時分爬上一座小山,在一座破廟裏睡了過去。他醒來時發現附近村民搶走了他身藏的細軟。過了不久,其他一些人惱於他無錢打發他們走,便把他交給了官軍。李秀成受審,寫下了冗長的自白書,爾後便被處死了。死前,他請求官軍停止在南京的屠殺,赦免兩廣籍的太平軍老兵,允許他們回家去做生意。李秀成向審問他的人提出:“至肯赦者,天下聞知,無有不服。”27

李秀成還建議:從洋人處購買最好的大炮和最有效的炮架——因為這兩者缺一不可——然後,讓最好的中國工匠精心復制,並教會別人如何鑄造。這樣,“以一教十匠人,以十教百匠人,我國人人可悉……欲與洋鬼爭衡,務先買大早備為先,與其有爭是定”。28至於太平天國,已經沒有未來了:“今我國末,亦是天之定數,下民應劫難,如其此劫。”那麽,他又怎麽會輔佐天王那麽久,擁護天王那麽堅決呢?李秀成托言“實我不知之也。如知……”29

李秀成被俘時,一心以為幼天王已死。其實天貴福脫了險,且仍有一百多個隨從跟著他。他們繞太湖西岸到了湖州,幹王洪仁玕在此領有大軍30。湖州也幾乎被敵軍包圍——李鴻章所率的官軍,以及一支由法國軍官率領、由中國人和菲律賓雇傭兵組成的“常捷軍”。這支軍隊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存心和“常勝軍”一較長短。常勝軍駐守上海,始由美國傭兵華爾率領,1862年華爾戰死,由英國軍官戈登率領。一些從前的太平軍將領也與法軍、官軍並肩作戰——他們歸降了久已對抗的朝廷,既獲取官職,也獲得保住戰利品、玩牌和安心抽鴉片的機會。讓法國軍官驚訝的是,這些叛變的太平軍將領仍然堅持一個“不容質疑的事實”,那就是洪秀全曾“升天四十日,並在那裏得到了開始他的使命所必需的指令”。31

湖州的氣氛嚴酷不安。一小幫外國傭兵仍在此為太平天國而奮鬥——當然他們甘心的程度各有差別,但是他們每天都會看到一二十次行刑場面,被處死者往往是由於一些極其瑣碎的小事,而被懷疑有貳心的士兵則被綁在柴堆上活活燒死。通向湖州城的路上隨處可見一些被肢解的屍體,以此警告官軍、法軍和叛變的太平軍:一旦他們被擒獲,將是何等下場。有兩名法軍統領死了,但不是死在太平軍手裏——其中一個被一門繳來的壞炮炸了個粉碎,另一名則被自己的軍隊擊中後腦,這究竟是蓄意所為,抑或意外事故,就無人知曉了。有些法國軍官揮舞著軍刀,身先士卒,向太平軍的防護溝沖鋒,卻發現自己的部下沒人跟著沖上來,但為時已晚,於是被太平軍抓住,砍成肉泥。32

在湖州的傭兵中,有個名叫尼裏斯(Patrick Nellis)的英國人,他指揮一支由西洋人組成的小分隊,其中有愛爾蘭人、英國人、希臘人、澳大利亞人、法國人和德國人。尼裏斯心不在焉地聽幹王洪仁玕作了近一小時的布道,幾乎什麽也沒聽懂,做完禮拜後,洪仁玕親自向他打招呼,令他頗為驚訝。洪仁玕用很慢的英語問尼裏斯是哪國人。尼裏斯回說他是英國人,洪仁玕回想起他離開香港後那些失望的歲月,便說他“還從沒遇到過一個好洋人”。然後,洪仁玕告訴尼裏斯,他很快就會離開湖州去南方,並要求他一同前往,因為尼裏斯對於大炮和槍械極為內行。結果,他們沒有一起走,尼裏斯也未曾見到幼天王天貴福。無人敢談論天國的新統治者,也無人敢談及天京剛發生的事情。一如尼裏斯所說:“太平軍只言不提,事實上任何這類的談話是極其危險的,太平軍中那些當諸王聽差的小孩都是間諜,涉及任何這類談話的人都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