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劉裕,貴族中國的叛逆者(第5/7頁)

就這樣,原本慕容超篤信的“一邊倒”戰鬥,在劉裕的士兵們前仆後繼的抗擊,以及戰車堅陣的硬頂下,打成了犬牙交錯的相持戰。仗越打越激烈,慕容超越打越急,其實他是不必急的,因為雙方的勝利條件實在不一樣:慕容超只要拖住劉裕,勞師襲遠的劉裕就會被拖死,而劉裕如果不能盡快解決慕容超,孤軍深入的他就可能滅臨面頂之災,這一點,劉裕是知道的,身經百戰的慕容超也知道,可是一著急他忘了,只是一個勁地招呼騎兵們前仆後繼地沖鋒,在劉裕的軍陣面前,堆起一排又一排的屍體。

焦急萬分的慕容超,似乎忘記了另一件事。劉裕的騎兵雖然有限,可到底是有啊,怎麽打了半天,一點影子都沒看到呢?

很快他就想起來了,就在慕容超招呼騎兵前仆後繼沖鋒的時候,劉裕“有限”的騎兵,突然在慕容超身後出現了。騎兵“有限”,殺傷力也不會大,可關鍵要看怎麽用,這些騎兵受命大迂回,繞道慕容超的背後發起攻擊,正在拼命沖鋒的慕容超部,背後突然挨了這麽一刀,哪裏能受得了,結果強大的慕容鮮卑騎兵,就這樣崩潰了。隨後劉裕全線反撲,慕容超部爭相逃命,臨朐重鎮,最終落到了劉裕手中,慕容超只好收羅殘兵,退守都城廣固。

臨朐的淪陷,是劉裕北伐戰爭的一個重要拐點,如果說之前劉裕還需要擔心物資供應不濟,勞師襲遠等問題的話,拿下臨朐,他就可以不怕了。作為南燕的重鎮,臨朐一直是慕容超儲備糧食物資的地點,這一年收上來的麥子剛剛運進城,就因為臨朐的淪陷,被劉裕打包全收了,糧食問題解決了,下面就要解決慕容超本人了。劉裕把廣固城團團圍住,同時采取了正確的民族政策,平等對待北方各民族,不搞歧視,結果不光北方思念東晉政權的漢人,當地的少數民族也紛紛歸附。到了後來,連慕容超的大將段宏等人也投降了,眾叛親離的慕容超,最終於409年六月,在廣固城淪陷之後被俘,押到建康斬首。強大一時的鮮卑慕容南燕政權,僅用了兩個月時間,就被劉裕解決掉了。

南燕亡國,可以說給當時的東晉政權長出一口惡氣,多年以來,南燕憑借著自己的騎兵優勢,長期侵擾東晉邊境,經常擄掠人口,東晉軍隊追追不上,打又打不過,可以說吃夠了苦頭,而這一次,劉裕終於報了仇。如劉裕所願,在此之後劉裕聲望大增,儼然成了民族英雄,劉裕本人也得到東晉政府的褒獎,加封為宋國公,後來劉宋的國號,就是這麽來的。

討伐南燕的勝利,也給劉裕個人打了一劑強心針。在這之前,北方政權雖然多戰亂,但是軍事上的絕對優勢,讓他們對東晉政權一直采取攻勢,相反東晉政權一直都是被動防禦。由於缺少精良騎兵,東晉一般不敢跨過長江北伐,但這次的勝利,特別是作為北方騎兵最精銳的南燕騎兵的覆滅,讓劉裕建立了這樣的信心。此時的北方,正是五胡十六國以來最弱的時期,不要說打贏一場北伐戰爭,就是平定整個北方,也是能夠在自己手裏完成的。因為這樣的意識,在經過數年精心準備後,公元416年八月,劉裕又發動了旨在滅亡北方最強大政權——後秦的戰爭。這場戰爭,其實也是在挑戰東晉王朝的北伐底線。之前歷次北伐,最遠也不過打到山東地區,這次卻要占領自西晉末年以來,淪陷已經有100多年的關中平原地區,政治意義自然是非凡的。而且這次劉裕的運氣也好得很,後秦政權這時期因為姚泓登基後兄弟爭位,發生了骨肉相殘的內耗,正好是力量最虛弱的時候,結果劉裕兵不血刃,就順利突破了後秦的防線,進入了東晉政權淪陷100多年的關中平原。但這時候,半路上卻殺出了程咬金——拓跋鮮卑建立的北魏政權。當時的北魏政權,雖然國土不能說最大,可正處於國力蒸蒸日上時期,也存有一統北方的志向,自然不能坐視劉裕在北方擴張,北魏在接到後秦求救後,立刻作出決定,調動3萬精銳騎兵南下對付劉裕。在慕容南燕滅亡後,拓跋鮮卑的北魏騎兵,已經成為北方最強大的騎兵。比起慕容南燕騎兵以重騎兵為主,拓跋鮮卑的騎兵,主要都是機動性非常強的輕騎兵,不但速度飛快,而且拓跋鮮卑的軍隊,在弓弩騎射上的能力非常強悍,對於機動力差的劉裕步兵部隊來說,這樣的軍隊無疑是非常難對付的。劉裕還是有辦法,他在渭水岸邊擺開了陣勢,引誘北魏軍隊來攻。這個陣勢叫卻月陣,就是用牛車裝大弩,擺成彎月型,向著北魏騎兵齊射,陣型的妙處,就在於用半月的形狀,形成交叉火力,讓整個北魏騎兵都處在射程覆蓋下。結果北魏大敗,3萬騎兵損失了8000多人,只能倉皇撤退。拓跋鮮卑與劉裕,這一對南北朝對峙時期的第一對冤家,他們的首次交鋒,以拓跋鮮卑的完敗告終。這之後,劉裕順利平滅了後秦政權,後秦末代皇帝姚泓被生擒,東晉的國土,一下子擴展到了關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