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七國之亂,大亂有大治(第6/6頁)

吳國和楚國完蛋了,其他諸侯國就好對付了。齊王劉將閭堅守臨淄三個月,漢軍欒布趕到後裏外夾擊,被打得稀裏嘩啦,各路叛軍皆被平滅。趙王本來與驪寄一路打得不分勝負,但匈奴在得到漢朝大批糧米“孝敬”後最終變卦,撤出了在漢匈邊境的軍隊,漢朝的邊地精銳騎兵得以投入到平叛戰爭,趙王立刻就崩潰了。但他還是死硬,硬是在邯鄲和漢軍死戰,最後欒布和驪寄合兵,挖開周圍水道,將邯鄲城完全淹沒,才算徹底解除了這個禍害。

七國之亂的結束,對於西漢帝國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西漢帝國在建國之後發動的第二次統一戰爭,對於西漢後來大國崛起、稱霸東方世界的情景來說,其意義好比南北戰爭對於美國的意義。

七國之亂的直接影響,就是漢帝國趁機對各路諸侯采取了打壓政策,甚至株連極廣,不只是參加叛亂的諸侯遭到了嚴懲,那些曾經與吳楚勾連,在叛亂過程裏觀望的諸侯,也都遭到了追查甚至清算。比如在七國之亂中臨陣變卦的齊王劉將閭,原本他在叛亂爆發時臨陣倒戈,對於漢帝國平定整個叛亂,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因為他畢竟參加了吳楚的同謀,因此功不抵罪,最後還是落下了自殺謝罪的下場。至於參加叛亂的七國,除了楚國得到保存,另立楚王之外,其他的諸侯國,皆被漢帝國改成中央直接掌控的地區,這就意味著漢帝國正式確立了對諸侯國的絕對優勢地位,中央集權程度大大加強。即使是得到保留的諸侯國,其實力也大大縮水,原來擁有的地方軍權大多被中央收回,賦稅收取也被中央派駐的官員掌握,而晁錯生前力主的削藩政策,也繼續大力推廣起來。就在七國之亂結束後不久,在戰亂中持觀望態度的燕王和城陽王,就被削去了大片土地,特別是燕王原來所有的遼西地區,被劃成了漢帝國的直屬郡縣,正是這個郡縣的獲得,使得漢帝國從東到西,建立了防禦匈奴的完整陣線,後來的漢匈戰爭中,漢軍收復河套草原以及奪取河西走廊的戰爭裏,遼西郡都起到了對匈奴主力的牽制作用。

在七國之亂之後,各個諸侯國的處境,可謂是又窮又弱。在“窮”上,原本諸侯國擁有的賦稅權,被大部分收歸中央,各個諸侯國只能在自己的領地裏,收取少量的租稅,也就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諸侯國原本有的“治民權”,也被漢朝中央政府收回,各個諸侯國內負責行政的丞相,由原先的由諸侯國自己委任,變成了漢帝國直接委派,這樣就把諸侯國治下的百姓,完全掌控在漢帝國自己的手裏。另外各個諸侯國內俸祿400石以上的官員,任免權也完全收歸中央,諸侯國內部的行政權力從此名存實亡,所謂的諸侯,其實已經變成了漢帝國直接掌控的郡縣。到了漢景帝晚期,漢帝國直接掌控的郡縣,已經由他在位初期的15個,變成了此時的44個,諸侯國占有的郡縣,已經下降到了15個,諸侯對於中央的威脅,可以說不復存在。一個統一中央集權的漢帝國,從此才算真正建立起來,之後漢武帝反擊匈奴,也因此有了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