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獨尊儒術”奠基人

西漢時代,是中國歷史上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代,統治中國思想界兩千多年的儒家文化,在西漢王朝正式奠定了它的主流地位。但儒家文化正統地位的確立,是在漢武帝在位時期,在此之前的幾十年裏,儒家文化其實是“靠邊站”的,從漢高祖劉邦到漢景帝劉啟,這70多年裏不管皇位如何變化,漢帝國始終遵循的是黃老學說至上的國策。直到漢武帝時期,依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才有了儒家的一家獨大。

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儒家也不是一天獨大的,儒家從靠邊站逐漸發展到主流,是西漢建國後一代代儒生努力的結果。其中起到承前啟後作用的,就是西漢初期傑出的大儒叔孫通。

說到叔孫通,不得不說說西漢建國初期儒家的生存狀態,就一個字:慘!

秦始皇時期著名的“焚書坑儒”,打擊的對象主要就是儒家文化。隨後的秦末農民戰爭中,中國的國民經濟和生產力遭到了沉重破壞,為了恢復生產、繁榮經濟,以與民休息為主體的道家文化,自然更受到統治者的推崇。這時期的中國,雖然名義上是封建社會,但是大一統的國家政權形態並未建立。從西漢初期的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開始,中國的政治體制,其實還是一個利益分配平衡的松散邦聯,包括貴為天子的漢朝皇帝,其威權的影響力,也是有限的。我們從劉邦時期“白馬盟”等事件上可以看出,連封個區區的諸侯王,都需要功臣皇室進行盟約,這時候的中央集權,其實還處於比較弱的形態。

在這樣的形態下,出於利益平衡分布,以及恢復經濟的需要,儒家文化並不受待見。比如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其本人開始是非常厭惡儒生的,早期打天下的時候,就曾作出了羞辱儒生的事情。雖然他的身邊也有許多的儒生謀士,但對於靠黃老學說建國的西漢來說,儒家,其實長期以來都處於次要地位。毫不誇張地說,從西漢建國到文景之治,是儒家學派的重新拓荒期。

漢初大儒叔孫通,就是這個拓荒期裏,儒家最為傑出的人物。西漢王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結果,其實就是由他所奠定。

叔孫通,又名叔孫阿,山東棗莊人,生年不詳,出身於儒家文化昌隆的齊地,他叱咤風雲的壯年時代,正是秦末農民大起義的高潮期。

所謂亂世出英雄,秦末農民戰爭時期是亂世,也是各路英雄大顯身手的舞台,而叱咤其中的叔孫通,在這段歲月裏得到的評價只有一個——鄙視。

被鄙視的原因,是很多的。比如他跟過的人很多,自身難保的秦二世,做傀儡的楚懷王熊心,殞命山東的項梁,橫刀自刎的項羽,但凡是有點權的,折騰出點動靜的,曾經說了算的,他都跟過。等到跟著劉邦混的時候,已經成了出名的有奶就是娘的人物。

有奶就是娘也就算了,關鍵是此人做人很有問題,又是出了名的“掃把星”。比如他跟著秦二世混的時候,秦二世問大家現在全國局面怎麽樣?大家紛紛進言,有說農民起義四起的,有說天下大亂的,唯獨叔孫通識相,張口就唱贊歌,熱情謳歌秦二世的英明統治,頌揚全國形勢一片大好,拍馬屁都不打草稿,捧得秦二世心花怒放,當場就封了他當博士。升了官的叔孫通更識相,眼見秦王朝自身難保,瞅準機會腳底抹油趕快跑,搖身一變又成了北上伐秦的項梁的謀士,在項梁的軍中混了沒幾天,項梁就在定陶之戰裏掛了。撿了一條命的叔孫通馬不停蹄,又混成了楚懷王熊心的謀士,高談闊論了沒兩天,熊心又被項羽坑死了。叔孫通眼淚都沒掉一滴,又跟著項羽混,一路混到了彭城,眼見劉邦大兵壓境,立刻掉轉槍頭,投到劉邦麾下,氣還沒喘定,劉邦就在彭城之戰裏被項羽打得全軍覆沒。這樣的掃把星,劉邦是不敢用了,擺擺手打發他回漢中,協助蕭何安定後方,發展生產。他前腳一走,後腳劉邦就穩定了形勢,此後連戰連捷徹底打垮了項羽。

跟誰混誰倒黴不說,他的混法也被人所不齒,基本就是啥事不幹,張口就吹捧,什麽千古聖君帝王威儀的,漂亮話連篇累牘,能把人吹得雲山霧罩,而且勢利眼,看誰不行了,立刻吹燈拔蠟,說叛變就叛變,丁點君臣之情都不講。這樣的人物,擱在哪個團隊,哪個朝代,都是注定不受待見的。

大家不待見,劉邦本人對他卻很待見。比如彭城之戰後,面對上門投靠的叔孫通,劉邦分外贊賞,後來彭城兵敗後,派他回漢中輔助蕭何,蕭何對他也贊賞有加。當然他也是立了功的,比如他舉薦一些勇猛之士加入漢軍,後幫助蕭何安定地方時,也曾多次出面,勸說當地鄉民支援前線,是很稱職的“宣傳委員”。楚漢之爭勝利後,劉邦也記了他這一功,封他為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