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東林黨毀滅了明王朝(第2/4頁)

東林黨逐漸滲透入明朝國家政權,是通過與朝中諸多實權派人物合作開始的,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就是鳳陽巡撫李三才和內閣大學士葉向高。在後來閹黨編的《東林點將錄》(東林黨“罪犯”名單)裏,每個上榜的東林黨成員,都拉出一個水滸人物進行類比,其中李三才被閹黨比作托塔天王晁蓋,葉向高被比作及時雨宋江,足見二人在東林黨這個“梁山泊”上地位之重。李三才,字道甫,陜西臨潼商人家庭出身,巡撫鳳陽時,曾嚴懲當地的礦稅太監陳增,並多次奏請減免商稅,是當時出名的諍臣。他與顧憲成要好,不但為顧憲成做內應,通報朝局的變化,且多次推薦顧憲成為官。而另一位政治人物葉向高更重要,他於公元1635年晉升為內閣大學士,次年由於內閣大學士朱庚辭官,內閣中只剩他一人,因此人稱“獨相”。借此機會,他向萬歷皇帝提出增補空缺官員,乘機將大批有東林黨背景的官員安插在要害部門。不過東林黨第一次引起關注,主要與李三才有關: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葉向高推薦李三才入閣,遭到許多人反對,有人攻擊李三才是“東林黨”,這是東林黨第一次在朝局中亮相。圍繞著李三才入閣問題,東林背景的官員與反對派針鋒相對,互相攻擊,最後以李三才憤然辭官不了了之。次年正好是京察(幹部大考核),東林黨反戈一擊,利用葉向高主持京察的機會,大力排斥異己。不過反對東林黨的力量也很強大,經過幾番較量,許多有東林黨背景的官員遭到裁撤,反對派占據了六部顯要位置。作為東林黨的“托塔天王”,葉向高開辟了第二戰場,將許多新近東林黨成員安排到了刑部、大理寺等部門,因都是六品主事級別的小官,這個安排並未引起太多重視,而正是這個安排,給東林黨留下了翻身的本錢。

萬歷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的京察,以東林黨失敗而告終,這以後的幾年,東林黨人員大減,講學凋零,最困難的時候,東林書院前來聽講的人數,只有之前的二成。次年東林黨的創建者顧憲成郁郁而終,時年62歲。他不會想到,在他過世後僅4年,一場突然爆發的意外,打響了東林黨的翻身仗。

這就是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著名的梃擊事件,即“謀殺太子案”。是年五月初四,一個叫張差的農民混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揮棒襲擊太子,幸好被隨身太監拿下。案件發生後舉朝震驚,許多官員要求追查真相。此時正是敏感時期,萬歷雖然在“爭國本”中認輸,但一心想讓自己兒子當太子的萬歷寵妾鄭貴妃並不甘心。事件一出,滿朝都將懷疑目光對準了鄭貴妃。畢竟是皇家醜事,明王朝從一開始就力圖遮掩,三堂會審了幾遍,認定這個張差是瘋子。在即將定案前,葉向高在京察時安排在刑部的六品主事王之寀,設計夜審張差,先餓他一頓,然後以“給飯吃”為誘惑,戳穿了張差“裝瘋”的把戲,繼而東林黨成員紛紛行動,要求重審此案,迫於輿論壓力,明皇室只得同意,再次會審,終讓張差供出了此案的幕後指使:鄭貴妃的貼身太監龐公公和劉公公。滿朝文武一片嘩然,最後萬歷皇帝無奈,只得安排鄭貴妃當場向太子求救,斬首了張差以及兩名太監,才把這個糊塗案了結。這場啼笑皆非又幾經反復的鬧劇,卻成了東林黨命運的轉折點:因東林黨的追查,太子地位得以穩固,而東林黨也成了太子的盟友,更從此名聲大振。而先前東林黨的反對派,為應對東林黨日益壯大的勢力,也開始拉幫結派,形成了齊、楚、浙三黨。明朝黨爭,從此越演越烈。

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19年),萬歷皇帝在內憂外患中去世,“爭國本”的主角太子朱常洛即位,東林黨地位也因此提高。朱常洛即位後縱欲過度,導致身體大壞,又服食“紅丸”(壯陽藥)中毒斃命,在位僅8個月。局勢再度緊張起來,朱常洛之子朱由校即位,次年改年號為“天啟”。這期間朱常洛寵妃李選侍企圖挾持朱由校以把持朝政,在東林黨直臣楊漣等人的逼迫下,李選侍被迫離開乾清宮,朱由校在東林黨的擁立下順利登基。至此東林黨儼然成為朱常洛、朱由校父子兩代人的登基功臣。順利即位的天啟帝也知恩圖報,登基伊始,東林黨人分別占據了禮部尚書、吏部尚書、大理寺卿等要職,其後通過分化瓦解的手段,擊敗了反對派“齊楚浙三黨聯盟”,東林黨“托塔天王”葉向高坐上了內閣首輔的位置,至此執掌了大明朝文官集團的大權。史書上所說的“眾正盈朝”,就是這個時期。

縱觀東林黨的發跡過程,表面看是正義戰勝了邪惡。看東林黨的成員,基本都是道德高尚、志向遠大的君子,東林書院的對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直到今天依舊深入人心。東林黨長期的政治主張,包括減免商稅,與民休息,開放言論,現代有不少人因此“拔高”東林黨,說這是“帶有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主張。而細細審看當時明王朝的內外形勢,卻不得不承認:東林黨心憂天下沒錯,但多是空想,現實意義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