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十六世紀的中國海商們(第3/6頁)

今人說到抗倭,波瀾壯闊的戰鬥說了很多,不過一些提及很少的事情,卻會讓後人驚訝:與葡萄牙人以及倭寇勾結的沿海海商,固然都是當地臭名昭著的“走私犯”,但沿海的百姓也紛紛參與其中。比如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著名的“橫嶼島之戰”,是葡萄牙人、倭寇,以及海商李光頭等人聯合占據浙江橫嶼島,將當地建成了一個“國際貿易港口”。日本歷史學家藤田豐八曾贊此地為“十六世紀的上海”。島上貿易繁榮,商旅雲集,不但各國商人紛至沓來,就連當地周邊的商戶也紛紛參與。島上不但有集市,更有李光頭的“衙門”,葡萄牙人的教堂和醫院,儼然一個國中之國。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明朝閩浙總督朱紈調集大軍,發動強攻,一舉攻破雙嶼島。上島後他驚奇地發現,島上40裏長的主幹道竟然寸草不生。朱紈不禁感嘆道:“商旅往來之多,由此可見。”雙嶼島之戰後,大批的“海賊”們逃至福建地帶。朱紈趁熱打鐵,火速追擊,相繼在福建吳語和走馬溪重創“海賊”,且嚴厲打擊走私,將有“通番”行為的90多名罪犯當眾正法,重手打擊下,福建“倭患”稍息。

但讓人扼腕的事情發生了,立下戰功的朱紈,旋即遭到彈劾,眾多禦史紛紛指責朱紈“濫殺無辜,草菅人命”。眾議洶洶下,嘉靖帝也不得不罷掉朱紈官職。朱紈受不了這個氣,憤然感嘆說“去外國盜易,去中國盜難”,慨然服毒自盡。

朱紈之冤,後人大多歸結為“奸臣陷害”,“奸商誣陷”,但一個實際情況是,不止福建當地與“海賊”有勾結的勢豪大戶們,就連普通的小民百姓,也有人狀告朱紈。當地沿海百姓,多年以來都參與走私貿易,許多人以此為生。朱紈秉承嘉靖帝聖旨,到任後厲行海禁,打擊走私,自認為“為民做主”,卻無意斷了大多數人的活路。彼時福建,走私猖獗已經多年,當地士紳權貴乃至普通百姓皆有參與其中,就連京城的福建籍官員,也多有人從中漁利。海商猖獗,作亂沿海,其實是明王朝一百多年來海禁自釀的苦果。

在明朝海禁開放前,稱雄東南沿海的海商們,耳熟能詳的是三個人:王直、徐海、吳平。

許多歷史書裏,這三位“海賊”,毫無例外地都被稱為“漢奸”,因為他們與此時肆虐中國沿海的倭寇,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三個人在海商中身份不同,人生目標不同,下場卻殊途同歸——被明王朝鎮壓。

說三個海商有什麽區別,或許可以這麽說:一個很有理想的,一個有點理想的,一個根本沒理想混吃等死的。

很有理想的,是王直。他是徽州結林縣人,本就是商人家庭出身,成年後先是在老家搞走私,遭明王朝連番打擊損失慘重,幾次被追得走投無路,最後決定賭一把,夥同徐唯學、葉宗滿等同夥於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流竄到廣東,傾囊所有打造了一艘大船後偷偷下海,躲過了明朝戰艦的巡邏,此後就“放開金鎖走蛟龍”。他們先加入了海商許棟的走私團夥,許棟被明軍在雙嶼島擊斃後,部下差點鳥獸散,關鍵時刻王直挺身而出,率領殘部沖出明軍重圍。此後幾年,王直盤踞於東南沿海的海島上,和明王朝打起了遊擊戰,對外貿易也做得有聲有色,憑著海上打劫以及往日本走私,迅速聚斂了巨額財富,原先大大小小的海商勢力,也被他一一平滅。不但能打,王直還很能送,明朝沿海的官軍頭目,有多人曾收過他的好處,與他相互勾結。經數年苦心經營,王直成了東南沿海中國海商的“魁首”,沿海的海商船只,必須要掛王直的“五峰”令旗,才能在海上安全通行。當了老大的王直,也有了一個響亮的名號:老船主。

今人說起王直的發跡史,無不說他勾結倭寇,作亂東南。事實上,王直雖然一直往來於中日之間,但一直到他當海盜的第五年(公元1544年),才真正帶了3個倭寇一起打劫,之前的“買賣”,基本都是他的團隊單幹。當了“老大”後,王直不再打遊擊,反而大大方方地在日本長崎建立了自己的地盤,起名號叫“宋國”,在當地自立為王,招兵買馬,成為各路“海賊”中實力最強的一支。今人多以王直麾下有諸多日本倭寇為由,稱其為“漢奸”,其實所謂倭寇,都是“王老船主”打仗的炮灰。順便說一句,盤踞長崎的王直,將與自己一直有貿易往來的葡萄牙人介紹給長崎當地諸侯源義長,葡萄牙人從此獲得了在日本通商以及傳教的權力,西方的科技尤其是軍事科技開始大量傳入日本。後來的織田信長,正是積極向葡萄牙學習火槍技術,最終統一日本。說此舉改變了日本歷史,毫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