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十六世紀的中國海商們(第4/6頁)

但王直的理想不是改變日本歷史,而是改變中國歷史。在安徽搞走私的時候,他的理想是出海;出了海後,他的理想是當老大;當了老大後,他的理想是做“老船主”。一步一步,靠他敢賭的性格,他都實現了,而在他心裏,卻還有一個終極的理想:廢除海禁,讓海外貿易合法化。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胡宗憲就任浙直總督,讓王直看到了賭一把的曙光。

胡宗憲到任不久,王直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他從四月起,先打下太倉,又打下蘇州,接著攻克青浦、嘉定、閘北,在明王朝最富庶的江南地區,輕輕松松來了場自駕遊,所過之處殺戮無數,財物洗劫一空,明王朝的軍隊根本無法抵擋。兵威之下,胡宗憲很識趣,開始謀求“和平解決”,他先派使者蔣州出使日本,與長崎諸侯源義朝達成協議,以給予朝貢貿易特權為條件,令這路日本諸侯放棄侵擾,這等於給了王直一個和平信號。王直隨即向胡宗憲表示,希望雙方進行和談。雙方往來使者數次以後,王直提出了解除海禁,開放互市等要求,表示若如此,他不但會停止侵擾,更會幫助明朝剿滅其他肇事的海盜勢力。解除海禁的事情,非胡宗憲能做主,但開放互市卻可以商量。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王直率大隊人馬開至浙江,在得到胡宗憲有關人身安全的保證後,王直放心上岸,至杭州與胡宗憲面談,並再次托胡宗憲轉奏明王朝,請求開放互市。

然而事情在這時候起了變化,開放互市的事,嘉靖帝朱厚熜的起先態度曖昧,但聞聽王直已經登岸至胡宗憲營中,朝中的“反對派”們登時底氣足了。先是明朝兵部明確拒絕了“互市”的要求,接著禦史王本固竟在杭州設計誘捕了王直。胡宗憲原本想招安王直,用以對付倭寇,沒想到事與願違,可還沒等他發火,王本固理直氣壯的彈劾就來了,言之鑿鑿地懷疑胡宗憲“通倭”。朝廷裏的“憤青”們也口誅筆伐,連番斥責,重壓之下,為保全自己,胡宗憲只能緘口,不再為王直辯白。即使是在獄中,王直依然不放棄自己的初衷,連番向朝廷上奏折,先是保證自己一定可以戴罪立功,抵禦倭寇,更坦言如果開放互市,明王朝可以通過外貿獲得重利。奈何癡心一片,明王朝始終充耳不聞。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8年)十二月十五日,王直在杭州被處斬,臨終有遺言:“死我一人,恐苦兩浙百姓。”此話不幸被他言中,王直遭誅後,其部下在養子毛海峰的帶領下盤踞浙江岑港,與明軍對抗,明王朝調集了戚繼光、俞大猷兩位抗倭名將,苦戰8個月方攻克。更讓明王朝意想不到的是,沿海的“倭患”因王直之死而加劇,群龍無首的海盜們,對明朝東南沿海發動了大規模的侵犯。王直在世時,海盜入寇,不過幾千人,王直死後,幾乎每次入寇,都是上萬人的大規模入侵,慘烈程度,遠超先前。

比起有理想的王直來,同樣被看做“漢奸”的徐海,是一個有點理想的人。

比起王直主動賭一把,傾家蕩產做海盜。同是梟雄的徐海幹這行,完全是被他叔叔拉上賊船的。

他本是杭州寺廟的一個和尚,法號叫普靜,每日吃齋念佛,日子也算無憂無慮。有一天,他的叔叔找上門來,哄騙他一起出海做生意發財,徐海上了船才明白,原來是做海盜。巧合的是,徐海的叔叔正是當年一起隨王直跑船的老弟兄徐乾學,徐海就這樣,成了王直手下的一個馬仔。徐乾學想擺脫王直自立,踢開王直單獨和日本倭寇合作,在一次戰鬥中意外被打死了。痛失親人的徐海,就這樣加入到了倭寇的隊伍裏。

上了船的徐海,經過無數次戰鬥才發現,吃齋念佛半輩子的他,最大的本事竟然是打海戰。

徐海擅長打海戰,幾乎是無師自通,不但獨創了海戰陣法,還精指揮。彼時明朝水師的主力戰艦是“大福船”,噸位和火炮都優於倭寇海盜船,所以一旦在海上遇到明朝艦隊,倭寇大多都是“好漢不吃眼前虧”,開幾炮立刻開溜。徐海卻不溜,他獨創了“近戰法”,利用倭船速度快靈活的優點,發揮鐵炮小炮的優勢轟擊明軍,多次成功“以小搏大”,憑節節勝利,徐海在倭寇中地位攀升,很快有了一支自己的武裝。他的角色類似於抗戰電影裏那些領著鬼子掃蕩的漢奸們,即給日本海盜做向導,在中國沿海侵擾,事後坐地分賬。因他的部隊戰鬥力強悍,明軍多不敢戰,許多沒種的明朝水師見了“徐”字戰旗竟然立刻逃命。彼時明朝水師中,能與徐海對戰的水軍將領,僅俞大猷一人。

如果說對王直,胡宗憲尚存招安之心的話,那麽對徐海,胡宗憲從一開始就下定了決心:除惡務盡。可徐海太惡,明軍的實力根本“除”不了他。所以就在與王直接洽的同時,胡宗憲假意拉攏徐海,連番派使者接洽,並向徐海出示王直與胡宗憲往來的書信。得悉王直也欲歸降後,徐海降心大起,他本身就是“被倭寇”,外帶他十分寵愛的美妾王翠巧早不願過這種顛沛流離的日子,天天給徐海吹枕邊風。徐海也深知,竄犯海上,並非是長久之計,總要給以後謀個出路,因此也與胡宗憲頻繁使者來往。但徐海不知道,自己的親信王傲在幾次出使後,被胡宗憲策反,成了明朝的內應。滅頂之災,逐漸降臨。